DC娱乐网

“农村戏里那个一嗓子能把鸡吓飞的‘王红粉’,居然是从唐山走出来的话剧一姐。”

“农村戏里那个一嗓子能把鸡吓飞的‘王红粉’,居然是从唐山走出来的话剧一姐。” 1989年,20岁的于莉红凭《蛾》拿下东北三省话剧节一等奖,台下评委以为她是农村临时借来的素人。 1990年,她把《小保姆》演成全国小品大赛最佳女演员,颁奖礼结束,有人追着问:“姐,你真是科班?”——她笑出一口唐山味儿:“我唐山人,普通话还没鸡叫标准。” 舞台灯光最亮的那几年,她却一头扎进影视剧,专挑“土得掉渣”的角色。 《圣水湖畔》的马艳华、《女人的村庄》的陈莲花,一出场就自带化肥味。 导演付百良说:“她往那儿一站,观众自动相信地里真长这么个人。” 数据也认:央视八套重播《鲜花盛开的山村》,田春秀出场那集,实时收视飙到1.8,比前一集涨了0.4,农村观众弹幕刷屏——“这不就是我二婶本婶?” 可“土”标签一贴就是三十年。 2022年,她回哈尔滨话剧院做公益,台下小学生问:“阿姨,你演过公主吗?” 她愣了半秒,笑:“阿姨演了一辈子‘地里皇后’,比公主接地气。” 那天结束,她把演出服一脱,身上只剩一件洗得发白的文化衫,后背印着一行字:庄稼把式也是式。 有人替她不值:国家一级演员,飞天奖在手,怎么还在“村头”打转? 她倒看得开:“观众记住的是人,不是景。” 《正阳门下小女人》里,她演的徐慧芝只有二十场戏,却靠“给丈夫递茶时手在抖”这一个动作,被弹幕封为“年代剧黄金配角”。 抖那一下,她排了二十七遍,回家手还抖,老公以为她得帕金森,她说:“你懂啥,那是1958年的冷。” 2023年,她客串《富春山居》,戏份少到只有三页纸,她照样提前半月去富阳村里蹲点,跟村支书唠嗑,学了一口当地“土杭普”。 播出那天,她女儿在手机上刷到,大叫:“妈,你一句‘枇杷要套袋’把我同事笑到喷饭!” 她回:“饭喷了没事,枇杷得套袋,不然鸟先吃。” 从唐山到东北,从话剧舞台到央视黄金档,别人抢“大女主”,她抢“真女人”。 观众爱她的“土”,因为她把“土”演成了“根”。 根扎得越深,戏越稳,人越红。 所以,别再问“她为啥不演都市精英”。 没有她蹲在田埂上插那一手秧,你哪信屏幕里真能长出一座村庄? 于莉红早就用三十年证明:把最普通的角色演活,就是最大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