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纸错,施工歪,监理签个字就走人——工程出事,到底谁背锅? 过去扯皮十年,现在住建部一纸新规,直接把责任钉死在数字痕迹上。 从11月起,设计、施工、监理三方每一步操作都得实时上传,谁漏传、谁补录、谁签字不到场,系统自动算账。 设计别再指望“按图施工”四个字甩锅了。 荷载算错、节点漏画,BIM模型一调出来,终身责任跑不掉。 尤其新规点名“设计深度不足”要罚到个人,注册师名字进黑名单,三年接不了项目,饭碗都悬。 施工更别动歪心思。 偷工减料、擅自改图? 以前靠关系压事故,现在检验批记录没扫码上传,系统直接标红。 隐蔽工程没影像,等于自己认责。 干工程不是赌运气,是拼谁的数据更干净、更及时。 监理也别当“盖章机器”。 旁站不到场、验收走过场,录像不上链,出了事照样连坐。 新规把“签字流于形式”列为追责重点,总监名字挂上去,就得真盯、真查、真留痕。 说白了,以后工程不是谁嗓门大谁有理,是谁的数字脚印最扎实谁占理。 干干净净留记录,比啥甩锅话术都管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