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深秋的沈阳寒意渐浓,一股技能人才培育的热流正在奔涌。10月24日,沈阳工匠学院联盟签约仪式在沈阳职工大学举行。沈阳工匠学院(沈阳职工大学)作为牵头单位,与首批21家企业和院校工匠学院签署了《沈阳工匠学院联盟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沈阳工匠学院联盟正式落地,也意味着沈阳在整合优质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培育高技能人才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政企校多方携手
构建沈阳特色工匠培育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沈阳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此次成立的沈阳工匠学院联盟,正是市总工会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全总、省总和市委工作要求的具体实践。
市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副部长郭琳琳介绍,在沈阳市总工会的统筹推动下,沈阳工匠学院与全市21家企业和院校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建沈阳工匠学院联盟。旨在打破企业和院校间的资源壁垒,以培育工匠人才,服务产业发展为核心,建设具有沈阳特色、联盟化运作、产业化对接、协同化培育的工匠学院体系,打造统一规划、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工匠培育生态。
沈阳工匠学院联盟依托沈阳工匠学院(沈阳职工大学),统筹整合21家企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和教学资源,可以充分整合全市优质培训资源,创新协同培育模式,打造技能人才成长的“新平台”,构筑工匠精神传承的“新高地”,激活服务产业升级的“新引擎”,搭建职工终身技能提升的“立交桥”,助力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为沈阳当好东北振兴“跳高队”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这是沈阳市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完善技能人才培育体系的创新实践,也是落实全总、省总关于“1+1+N”工匠学院体系建设要求的实际举措。沈阳工匠学院联盟的成立,致力于建设具有沈阳特色的技能人才成长平台,为技能人才成长架桥铺路,为产业升级注入澎湃动能。
同心共绘新图景
沈阳工匠学院联盟获各方赞誉
签约现场,工匠学院、企业及院校代表纷纷表达对联盟的期待,信心与干劲溢于言表。
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李宝纯介绍,作为联盟成员单位,沈鼓集团工匠学院通过“师带徒”“技术攻关小组”等模式,已培育32名集团级工匠,其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42%,有效缓解技能断层。“未来依托联盟共享师资课程,我们力争每年新增青年工匠10人以上,打造青年技能‘铁军’。”
“沈阳推进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发展,既需要尖端的技术突破,更需要精益求精的技能支撑。”大国工匠、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飞机装配工孙志强直言,沈阳工匠学院联盟是破解产业“人才密码”的关键。他期待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推动“新手变能手”“能手变高手”进阶培养,让更多青年走技能报国之路。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宁工匠、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控车工马长好对沈阳工匠学院联盟也充满期待:“有沈阳工匠学院联盟平台和‘沈阳工匠日’的激励,沈阳工匠成长会更快,队伍定能越来越壮大。”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工会副主席杨正君坦言:“沈阳工匠学院联盟的成立是深化产教融合赋能人才培育的关键一步,打破了校企之间的资源壁垒,为我们打开了通往产业最前线的通道,这不仅让我们的教学更加贴近产业实际,更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感受到工匠精神的淬炼。”沈阳开放大学副校长汤晓伟则表示会依托多年来线上资源的建设和企业合作,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工匠们的技能经验制作成线上课程,提供线上学习平台。
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沈阳工匠学院联盟将以此次签约为起点,汇聚政企校多方合力,持续完善技能人才培育生态,打造“产学研训”一体化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为沈阳振兴发展储备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让“沈阳工匠”成为城市发展的亮丽名片,为东北全面振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强劲的技能支撑。凝聚合力,共绘技能强市新图景。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刘东实习生袁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