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琅河财经】吴军:论“导致陷入贫困的六个根本问题” 一、很多人在还没有完全成为

【琅河财经】吴军:论“导致陷入贫困的六个根本问题” 一、很多人在还没有完全成为富人时,就拿出很多钱补贴原生家庭和朋友。 有人会说,为人慷慨,这不是优点吗?我给你讲这样一个例子。你坐飞机,起飞前都会介绍安全事项。全世界所有的航空公司都会这样和你讲,在需要使用氧气面罩时,先把自己的面罩带好,再去帮助其他人。我认为在脱贫问题上,也是如此,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不要成为社会的负担,然后再考虑去帮助其他人。 今天很多人很看重孝顺、友情、面子,在自己的事业还没有完全站住脚、钱还没有达到自给自足的程度时,就开始大量补贴给家人或者朋友。这固然是一种人生选择。但我想说的是,每一分钱来之不易,特别是对于过去贫困的人来讲。如果你挪用了有限的财富,就意味着可以用来滚雪球的资金迅速减少。本来有可能的指数增长就变成了线性增长,甚至不增长,这是赚钱的大忌。不仅在钱财上如此,在事业发展上也是如此。所以我个人建议,在你打算帮助别人之前,也要考虑自身的情况是否允许。 比如,很多NBA篮球运动员退役后会迅速返贫,很多巴西足球运动员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除了不善理财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花了大量的钱财和时间,去照顾家乡无数的亲戚。这种做法未尝不可,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退役之后,其实处于事业转型期,尚不稳定。我认为至少要在新的行业站稳脚后,再考虑其他问题。 顺便提一句,如果一个人来自于非常贫穷的原生家庭,或者幼年周围的朋友社会层级都比较低,需要谨慎处理和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一个人的想法是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的,周围的人层级太低,容易让人无法超脱出原有的环境。就像有些穷人面临的一个困境是,他们很难突破原有的圈层和环境,即便是他们比父辈受到了更好的教育,依然会不断地被周围的环境影响,最后仍然回归到了原有的生活环境和思维模式中去。 二、有一点钱就想着投资,尤其是投资自己不太懂的行业。这种现象,在美国的大学毕业生身上比较常见,在中国的一些中产身上也有体现。 当一个人的积蓄不到年收入的四五倍时,投资好一点,差一点,对生活没有太大影响。但有些人对投资的兴趣是很大的,而且什么投资产品都感兴趣,不仅玩股票、理财,还会想着买第二套房产。这么做不仅会占用他们原本不算多的资金,而且往往极大地消耗人的精力和时间。最后或许会在疲于奔命的过程中,逐渐失去自己的事业发展目标。 三、消费主义思想,特别是超前消费,是成为有钱人的大敌。 比如美国的年轻人,无论是年收入5万美元以下的穷人,10万美元左右的中产,还是20万美元左右的年轻精英,大多数都是月光族。如果细看一下他们的财务情况,会发现是很不健康的。在美国,年收入20万的人,只有少数人十年后变成了有钱人。大部分人除了攒下来点养老金,基本上没有额外的财富。 四、热衷于无效的社交。 沿用刚才的例子,这些住奢华酒店的老板曾经和我讲,他们这么做是因为商学院圈子里大家都这样。我对他们说,住乔治五世酒店不眨眼的人,和你们这些其实很心疼的人 ,并不属于同一个圈子。你们勉强挤进这样的圈子,对你们真没什么用。这就像很多人频繁地出入各种社交场所,把时间过多地用在社交上,就没空磨练自己赚钱的技能了。 五、过多地投入低价值甚至无价值的学习。 一类是过多地考取无意义的证和低含金量的学位。在我看来,除了律师资格证书或者医生行医的有关证书,很多证书都没有太大用处。有些人觉得,我多了一个某公司认证的证书可能会更好找工作。实际上,如果证书考取非常容易,含金量不高,可能对用人单位来说并没有说服力。还有些人觉得工作不好找,有一个研究生的学历是不是好一点。那要看是哪个学校,哪个专业的研究生了。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你是不是真的学到了东西,最终能够把它应用到工作上。 另一类是所谓丰富生活的兴趣爱好……把大量有限的个人时间都花在这些上面,是对赚钱不利的。我倒不是说让人放弃兴趣爱好,我只是说在富裕起来之前,做多了这些支线任务,对赚钱这个主线任务来说,是没有太多好处的。 六、太随意的创业,特别是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你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餐馆倒闭或换老板的速度特别快。这是因为有些人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觉得开餐馆门槛低。如果不熟悉这个领域,你贸然闯进来,大概率以亏损收场,既浪费时间又消耗钱。就像今天人工智能比较热,很多人一行人工智能的代码都没写过,也要跑来创业,这和只吃了几顿粤菜就要开粤菜馆的人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