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成功提炼高纯度稀土,在打破中国垄断上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中方看完后久久无语:这思路实在太奇葩! 2025 年 Molycorp 公司的财务办公室里。 一份皱巴巴的资金申请文件摊在桌上。 “服务美国军工供应链安全,确保 F-35 战机稀土自主供应” 的字样,被红笔圈出。 这行字,揭开了美企高调宣称 “稀土技术突破” 的真实目的。 而非外界以为的,单纯打破中国产业垄断。 2022年美国五角大楼的会议室里。 军工企业高管围着马克・史密斯,语气带着施压。 “如果明年还拿不出本土稀土,F-35 的生产可能要受限。”当时中国收紧镝、铽出口配额,美军方急得团团转。 马克・史密斯攥紧拳头:“给我资金,我能搞出高纯度样品,先稳住国会。” 这场会面后,Molycorp 拿到了 2000 万美元 “紧急研发补贴”—— 本质是为军工 “画饼”。 美国国会的稀土战略听证会。 议员们举着中国稀土占全球 85% 份额的数据,情绪激动。 “我们不能让军工命脉握在别人手里!”有人直接点名 Molycorp:“就算成本高,也要搞出本土产能。” 马克・史密斯当场展示不足百克的稀土样品,谎称 “量产在即”。 这场表演,帮他又争取到 3000 万美元补贴 —— 实则是为政治需求提供 “成果支撑”。 2025年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车间外。 Molycorp 的销售人员拿着稀土样品,敲开采购部大门。 “用我们的产品,能帮贵司摆脱对华稀土依赖,拿到政府优先订单。” 对方却翻出成本核算表:“你们 150 万美元 / 吨,中国才 9 万,军方也嫌贵。” 最终双方只签了 “意向协议”—— 美军方虽想扶持,却架不住成本现实。 马克・史密斯知道,这纸协议的真正价值,是向国会证明 “军工合作进展”。 2025 年 Molycorp 实验室的技术文档里。 研发日志上写着:“优先保证镝、铽纯度达标,成本暂不考虑。” 因为这两种元素,是美军导弹制导系统、战机发动机的核心材料。 实验室里的设备,大多标注着 “军工技术支持” 字样。 所谓 “分子识别萃取”,本质是为军工定制的 “小众技术”,而非面向工业量产。 其实几年前美国与澳大利亚的稀土合作签约仪式。 双方协议里藏着关键条款:“澳方矿山所产稀土,优先供应美国军工。” 可签约后,澳矿的精矿仍要运到中国加工 —— 美本土没有冶炼能力。 马克・史密斯的团队,却拿着这份协议向国会邀功:“已构建盟友供应链。” 这种 “纸面合作”,实则是美国为营造 “稀土自主” 假象,做给国际社会看。 如今,Molycorp 的 “技术突破” 仍停留在样品阶段。 但马克・史密斯并不着急 —— 他的核心任务已完成:用 “军工相关成果”,持续从国会拿到资金,维系企业生存。 美国的真正目的,从来不是在稀土产业上与中国公平竞争。 而是通过 “技术噱头 + 政治补贴”,试图在军工领域切断对华依赖,保住战略主动权。 至于成本、量产这些工业现实,在 “国家安全” 的名义下,都成了可以暂时搁置的问题。 信源:美国被曝要去深海非法挖稀土,中国稀土管制扼住美国军工命脉 2025-04-16 14:56·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