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阶下囚到“核巨浪”,他用一生写尽民族脊梁 他3岁没了母亲,4岁就被反动派列入通缉名单,8岁蹲进阴冷大狱,10岁成了断腿乞丐,在泥地里爬了十多公里才捡回一条命——可谁能想到,四十年后,正是这个饱经苦难的孩子,两次为新中国掀起震撼世界的“核巨浪”。他就是彭士禄,革命先烈彭湃的儿子,更是我们永远该铭记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每次想起彭老的童年,都忍不住鼻子发酸。他的父亲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先驱,母亲蔡素屏也是坚定的革命者,可在他3岁那年,母亲被敌人残忍杀害;次年,父亲彭湃英勇就义,才4岁的他,连父母的模样都记不太清,就成了反动派眼里“要斩草除根”的目标,被迫开始颠沛流离的逃亡。 8岁那年,他还是没能躲过追捕,被抓进了监狱。小小的孩子,在暗无天日的牢房里,每天只能靠着狱友偷偷塞的半个窝头、百姓趁看守不注意扔进来的红薯活命,冬天冻得蜷缩成一团,夏天被蚊虫咬得满身是包,可他硬是凭着一股韧劲活了下来。10岁出狱时,他的双腿已经被折磨得无法站立,只能趴在地上,衣衫褴褛地爬了十多公里,一路乞讨寻找生路,直到被祖母找到,带去香港才算暂时安稳。1940年,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下,他终于抵达延安,这才结束了整整十年的流浪,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 可苦难没有磨掉他的志气,反而让他更懂“强国”二字的重量。1956年,他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以全优成绩毕业,毫不犹豫选择了当时最尖端也最危险的核动力专业——因为他知道,祖国要不受欺负,必须有自己的“硬拳头”。1962年,他临危受命担任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那会儿我们一没外援,二没图纸,连参考资料都少得可怜,他就带着团队对着两个玩具核潜艇模型反复琢磨,用算盘、手摇计算机,夜以继日地算完了几万组数据,手指磨出了茧,眼睛熬红了,也从没说过一句放弃。 1970年,他在指挥台连续守了五天五夜,眼里布满血丝,声音沙哑,却始终盯着仪表盘,直到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实现满功率运行,他才松了口气,累得直接瘫坐在地上。1974年,“长征一号”核潜艇正式列装海军,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别人用三十年走完的路,他带着团队只用了十二年! 可他根本没来得及歇脚,到了八十年代,花甲之年的彭士禄又扛起了新的担子,主持秦山核电二期工程。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他拍着胸脯说“我们自己能干”,带领团队打破垄断,硬生生闯出了中国核电的自主化之路,让中国真正跻身世界核电强国行列。 从趴在泥地里乞讨的孩子,到撑起国家核盾牌的国之巨匠,彭士禄的一生,就是“苦难铸就辉煌”最鲜活的写照。他常说“只要祖国需要,我愿奉献一切”,这话不是空口号,是他用一辈子践行的誓言。现在每次提到核潜艇、核电站,我都会想起这位老人,他吃过的苦、立过的功,早该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这样的民族脊梁,值得我们永远致敬,永远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