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牛洁通讯员郭大鹏
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闭幕。全会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就在全会胜利闭幕的当天,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农业农村发展学院的调研团队,来到了商丘民权,实地调研持续连阴雨对秋收秋种的影响。

连阴雨下的“秋收秋种大考”
“此轮降雨已导致多地农田渍涝和秋收延迟。我们这次到民权调研,就是为了准确评估灾情影响、服务地方农业经济建设。”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农业农村学院副院长朱丽娟说。
调研团队前往双塔镇、野岗镇,实地了解花生、玉米秋收情况及小麦大蒜播种情况。在繁忙的抢收田地里,师生详细了解受灾情况、查看秋收进度、倾听基层干部与农民朋友的急难愁盼。

面对这场连阴雨灾情,如何有效应急处置灾情与科学防灾减灾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调研团队给出针对性建议。
张建杰教授表示,有效应急处置灾情,亟需结合气象信息、灾情作物分布、机收作业资源、烘干配套设备等综合条件状况,统筹推进秋收冬播作业任务,坚决打好抢收减灾攻坚战。从长远来看,科学防灾减灾,应着力研发推广耐涝及短生长期品种、提升高标准农田排涝等级设计、合理调整种植作物品种结构等举措,有效应对极端气候灾害冲击。
首届博士生的“田间课堂”
农林经济管理第一届6名博士研究生,全部来到了田间地头。

他们与农户交流,不仅考察连阴雨对作物播种进度、出苗率、长势的直接影响,更聚焦灾情连锁反应。同时,他们还系统收集了农户在排水排涝、病虫害防治、农机调度等方面的实际诉求。

“我们这次还到野岗镇叁收育苗基地调研,在品种选育区、筛选试验棚,全国劳动模范、基地负责人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育苗生产过程。”
“我们还了解到,基地绑定合作社和农户,有效联农带农,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必须以扎实的专业基础为支撑,紧密联系生产实践,深化对三农问题的感性认知,才能使学术研究切实服务于农业发展与农民需求。”
“知农爱农、强农兴农,这是我们做研究的目的。”
同学们收获满满,感慨良多。
朱丽娟表示,这次调研,是农业农村发展学院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通过田野调查,引导博士研究生——这些未来的农业政策制定者与研究者,真正读懂国情、农情和民情,让他们研究的课题“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将学术追求融入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