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诗从长安来我市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唐诗之都”文化品牌

西安网讯唐诗是中华文化繁荣的象征,西安是唐诗创作与传播的核心舞台。围绕“诗道终南心意长安”,我市正式启动打造“唐诗之都”计划,推动唐诗文化与市民日常生活深度融合、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强劲冲击力的优秀传统文化标识,随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唐诗之都”文化品牌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越来越多可触、可感、可沉浸的诗意场景和产品,正在一步步把“诗与远方皆在长安”的愿景嵌入现实。

西安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积淀深厚,唐诗更是唐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据统计,现存5万多首唐诗中,“长安”一词出现过1400余次,大明宫、大雁塔等遗址也为唐诗文化提供了独特的实物载体,不仅如此,西安的大街小巷,越来越多的唐诗文化景观出现在市民身边,融入到市民生活中,在著名历史学者于赓哲看来,唐诗不仅是唐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今人感知历史温度、传承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市民在日常出行、休闲游览中不断与唐诗相遇,使传统文化真正“活”了起来。

在大唐不夜城,刚刚向市民开放的曲江飞行剧院,市民游客在NPC李白的带领下,沉浸式的“穿越”盛唐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现场,和“李白”对一首诗,通过全球领先的球幕影院,飞跃盛唐亭台楼阁、繁华集市,感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真实场景,在长安之上,“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畅快、“三月三日天气新”的悠然,“诗意长安”在这里变成一场可触可感的感官盛宴。

近日,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也正式进入全面升级。升级后的街区将推出更多文化体验,让唐诗从文字变成了可参与的生活场景。“唐诗之都”计划启动以来,我市还打造了一系列以唐诗为内涵的文化传播活动,“诗意·秦岭”主题文化活动、“长相思·在长安”2025西安中秋月宴、央视《踏歌行》等一场场文化盛宴,通过线上线下、传统渠道和新兴媒体等多元方式,让“唐诗之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西安走向全国,多场活动中,国乐大师方锦龙都积极参与其中,用承载着盛唐灿烂音乐文化的五弦琵琶,讲述诗从长安来的辉煌。

随着国际传播的影响力,西安“唐诗之都”文化品牌也逐渐走进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的视野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地西安,外国友人们正通过唐诗,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按照打造唐诗文化品牌实施方案,我市将围绕文化遗产保护提升、文商旅深度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等5个方面26项任务,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唐诗文化与民众生活、文商旅发展相融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能够充分彰显中华文明的“唐诗之都”文化品牌。以文化底蕴厚植根基,以文商旅融合激活资源,并推出跟着唐诗去旅行等品牌活动,打造“唐诗之旅”精品线路,聚焦IP演艺、场景串联和文旅融合,按照“以诗为魂、诗景一体、诗游融合”原则,推出更多沉浸式文旅场景,开发唐诗主题餐饮、旅拍、文创产品,开展话剧《长安的荔枝》《长安十二时辰》巡演,让唐诗人物从诗句中“走出来”“动起来”,让西安“唐诗之都”建设不仅实现“诗意与现实交融”,更成为推动“文化+旅游+消费”等多元业态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推动文化繁荣、文韵生“金”。以唐诗为笔、以长安为纸,西安正在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唐诗之都”文化品牌为抓手,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答卷,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