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就在刚刚, 中美两国共同宣布 2025年10月25日,中美第五轮谈判在吉隆坡开谈

就在刚刚, 中美两国共同宣布 2025年10月25日,中美第五轮谈判在吉隆坡开谈,美国财长和贸易代表都来了,嘴上说想缓和关系,可当天又启动了新一轮调查,一边谈一边压,这种套路大家早都看惯了。 这次吉隆坡谈判,核心绕不开稀土。美方来的是财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因为政策协调问题没到场。所谓的“调查”,其实就是冲中方刚落地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来的,施压的老把戏没什么新鲜的。 美方急着坐下来谈,根源就是稀土供应链卡了壳。他们本土几乎没什么冶炼能力,连Mountain Pass矿山挖出来的稀土,都得运到中国做分离加工。美国自己的ReElement新厂,虽说号称年产3000吨磁材,可现在实际能用的还不到30%。 中国海关刚放的数据,其实早把事儿说透了。今年9月,美国大豆压根没收到中国的订单,出口直接归零——要知道去年同期还有170万吨呢。反观巴西,现在占了中国大豆进口的85%以上,市场比谈判桌上的空话实在多了。 稀土磁体的出口,更能看出中方的尺度。今年6月对美出口353吨,比5月涨了660%——这都是中方批了合规申请才有的量。给机会的同时,10月新规已经把相关技术、设备都纳入管控,主动权一直握在手里。 选在吉隆坡谈,也不是没讲究。这地方握着全球13%的芯片封测份额,本来就是供应链博弈的关键地儿。美方想借着这儿拉拢东南亚,可中方早通过产业合作在当地站稳了脚跟,不是随便能撬动的。 回头看5月的日内瓦共识,美方是取消了91%的加征关税,可还攥着10%的额度没放。没过多久又搞芯片管制、调整留学生签证,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派,早把双方的信任耗得差不多了。 美国现在的被动劲儿,看数据就懂。本土氧化镝一周才产2公斤,可中国企业单月就能出292.9吨。他们军工需要的磁材,70%都得靠进口,想彻底摆脱对华依赖,最少得等3到5年。 中方的态度一直明明白白:稀土管制本来就符合国际规则,只要是合规的申请,肯定给批。大豆采购的事交给市场说了算,美国农民现在的损失,说到底是美方自己的政策埋下的雷。 说到底,这就是实力的较量。美方拿不出真正的替代方案,只能靠施压撑场面。中方有完整的产业链根基,有市场底气,谈可以,但想靠套路占便宜,根本没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