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债务与疑虑:创纪录收成震荡美国农村基本盘!
爱荷华州农民凯尔·温德兰的“重振农场”里,堆满了售价低于种植成本的玉米。这个得名于上世纪80年代家族保地经历的农场,正再度面临危机——创纪录的玉米收成预测,让本就深陷债务的美国农民雪上加霜,也动摇着特朗普的农村基本盘。
今年夏天,温德兰加入Pro Farmer农业调查团的年度巡查,这支由农民、交易者和研究者组成的队伍,穿越炎热的中西部,用最原始的手工测量方式评估作物。在卫星与AI普及的时代,这场覆盖1600多块田地的巡查更像一场“寻找希望的探险”:农民们暗自期盼病虫害能印证美国农业部的高产预测有误,从而推高低迷的粮价。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阴影笼罩着整个玉米种植带。其任内推行的关税政策引发连锁反应,曾购买美国45%大豆出口量的中国今年一粒未买,全球粮食流向剧变 。农民们无奈改种玉米,寄望于北美出口和国内需求支撑价格,却遭遇气候温和带来的丰收暴击,玉米价格跌至多年低位。爱荷华州租地农民每蒲式耳玉米需卖4.58美元才能保本,8月现货价却仅3.89美元,这已是农民连续第三年面临亏损。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公信力正在崩塌。特朗普政府推动的裁员导致15%的农业部员工离职,国家农业统计局三分之一员工接受激励计划离岗 。部门不仅撤下气候数据、删除关税与贸易逆差的关联分析,还频繁出现数据错误——曾误将出口韩国的玉米列为销往中国,把1月的大豆交易算入当年 。更严重的是,政府关门导致91%的统计局员工停工,关键数据冻结下线。
8月12日,农业部仍预测玉米产量将达167亿蒲式耳的历史峰值,足以装满全美仓储还能供牲畜食用半年。这一预测引发市场恐慌,玉米价格进一步下跌。农民们在社交媒体上愤怒控诉,称官方忽视了花粉异常、风雹灾害等田间问题,但Pro Farmer巡查最终给出的162.04亿蒲式耳估算,虽低于官方值,仍属历史高位。
高产背后是难以承受的债务压力。美国农场债务预计将接近6000亿美元,创下纪录 。信贷环境恶化让银行收紧贷款,负债农民面临更高的种植贷款利率,甚至被拒绝放贷。这种困境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的农业危机,当时25万农场消失,如今破产数量已同比上升55%。
巡查中,南方锈病虽已显现,病斑布满玉米叶片,但仍难改丰收大局。巡视员拍摄的饱满玉米棒照片在网上传播,农民的情绪从焦虑转向嘲讽,甚至有农户因巡查员误入田间而暴怒。
9月,农业部依据农业保险数据再次上调预测,将2025年玉米产量预估至168.14亿蒲式耳。对于温德兰这样的农民而言,这个数字意味着“重振农场”的生存挑战远未结束。在关税政策后遗症、数据混乱与创纪录丰收的三重打击下,美国农村的不满情绪正在蔓延,曾经坚定的政治支持正变得摇摇欲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