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和乌克兰共同宣布了! 10月26日,俄罗斯国防部说,俄军对着乌克兰的军工和能源设施来了波密集打击;乌克兰军方当天也回应,说在好几个方向把俄军进攻打退了,基辅这些地方还遭了空袭。 这俩消息放一块儿,像俩邻居隔着院墙喊“我刚揍了你家娃”“你才踹了我家狗”——谁也不认怂,谁都要证明“我在赢”。先看俄罗斯的“密集打击”:能源设施早就是老目标了,从去年冬天到现在,俄军炸了乌克兰大大小小几十座电厂、变电站,乌方也学精了,重要设施早转移地下或者分散到小县城,俄军这轮打击,怕不是把“炸了个冷却塔残骸”说成“摧毁关键产能”?军工设施更玄乎,乌军现在造炮弹都得靠西方援助的零件,大型兵工厂早搬到波兰边境了,俄军能炸到的,大概率是些小型维修点或者仓库。 乌克兰这边说“打退多方向进攻”,听着像防线固若金汤。可前线士兵在社交平台吐槽,俄军每天就派小股部队试探,乌军用无人机和炮火轰走,这算“打退”还是“互扔石头”?基辅遭空袭倒是真的,有居民拍了视频,防空警报响了半小时,导弹碎片掉在居民楼顶,玻璃震得哗哗响。可这种空袭更多是心理战——炸不垮防线,吓唬吓唬老百姓。 为啥非得这么“对轰”?说白了是给各自人设撑场面。俄罗斯要向国内证明“战争有进展”,堵住反战声音;乌克兰得让西方看到“我们还能扛”,好继续要援军要武器。国际舞台上更微妙——俄罗斯要给伊朗、叙利亚这些伙伴看“我们没输”,乌克兰要给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看“我们没垮”,好让盟友继续站队。 可最苦的是普通人。乌克兰冬天快到了,能源设施被炸一次,家里暖气就凉一分,商店里的暖宝宝、电热毯早就被抢光。基辅的小学老师说:“孩子们上课得戴着防弹衣,警报一响就往地下室跑,哪还有心思读书?”俄罗斯那边也不好过,为了支撑前线,物价涨了一倍,退休老人的养老金连买药都不够。 战争里的“捷报”都是给外人看的,苦都是自己咽。控制几个定居点、炸几座电厂、打退几波进攻,改变不了前线胶着的现状,反而让仇恨越积越深。就像俩小孩打架,你捶我一拳我踢你一脚,最后脸上都挂彩,可谁也没赢。 说穿了,这种“对轰式战报”就是现代版的“喊楼”——声音越大,越显得自己有底气。可底气背后,是无数老百姓冻得发抖的夜晚,是孩子躲在防空洞里的哭声,是超市货架上永远空着的暖宝宝。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