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瑜访日归台后罕见“沉默”:郑丽文当选后去立院拜访同仁,韩未现身;郑丽文当选后,韩未祝贺;台湾光复80周年,韩未发声!但是,他在日本见麻生太郎时,那可是满脸堆笑、谦恭十足,还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的。 韩国瑜这趟访日之行,虽然是以“立法院长”身份出访,但在外界看来,这趟旅程的“政治意味”其实远比他口中说的“推动台日交流”要复杂得多。 根据日本官方发布的信息,他在东京会见了前首相麻生太郎,还出席了自民党内“日华议员恳谈会”相关活动。 现场照片显示,他神情专注,讲话时频频微笑,甚至还主动用日语表达感谢,气氛可谓热络。 但回到台湾这一边,节奏就明显变了。郑丽文当选“副院长”后,按理说作为“院长”的他,哪怕公事繁忙,也该有一声祝贺或者礼貌性的露面。 但他没来,也没说话。郑丽文自己倒是照流程认真拜访了各位立委同仁,唯独“老大”韩院长没在场,这多少有点不合常理。 而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的象征意义其实不言而喻。从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到今天的80年,岛内不少政界人物都发表了纪念言论,就连一些平时不怎么谈历史的政客也都发表了看法。然而,韩国瑜作为“立法院长”,却保持了罕见的沉默。 这落差有点大。在日本谈“台日友好”,谈得兴致盎然;回到台湾,对内的政治节奏却像是突然被按下了“静音键”。 从政坛观察的角度来看,韩国瑜近期的“静默”行为并不像是偶发事件。过去他虽然也曾一度淡出政坛,但自重新出山担任“立法院长”以来,外界普遍认为他正在试图“重塑形象”。 而这次访日行程,显然是其对外公共形象的一次重要展示。用比较现实的话说,就是“在国际舞台上亮个相”,让岛内外都看到他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但问题是,你在国际上如何亮相,最终还是得回到本土政治中来“落地”。你在日本说得再漂亮,如果回到台湾在关键时刻保持沉默,那舆论自然会质疑:你到底更在乎哪一边?是民众的感受,还是政坛的布局? 郑丽文的当选本身,就是蓝营内部一次重要的人事调整,不论她和韩国瑜之间有没有“政治距离”,作为“立法院长”,他都具备一定的“象征性”角色。 如果这种时候都选择不站出来,不仅对当事人不够体面,对整个蓝营内部的稳定也会有一定影响。 至于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更是一个不该被忽略的节点。在这个历史时刻,作为“立法院”的一号人物,哪怕只是一段简短的纪念文字,也能体现他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现实政治的态度。 可他偏偏选择了回避。有人说他或许是想避开岛内复杂的历史解读,但无论如何,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而且很容易被解读为“回避”甚至“切割”。 韩国瑜的沉默,可能是一种姿态,也可能是一种策略,但效果显然不如他所愿。民众对政治人物的期待,不仅仅是“会讲话”,更在于“在关键时刻讲话”。 尤其是在国家历史记忆这样的时刻,更需要有人站出来,代表制度、代表集体、代表一种态度,而不是选择“缺席”。 从这一点来看,韩国瑜这次的表现,确实让人有些失望。他在国际舞台上的积极姿态,并不能抵消他在本土政治中的“隐身”。而政治人物真正的立场,往往就在这些细节之间。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