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 10月26日,俄罗斯和乌克兰再次互相通报了新战况,俄罗斯国防部说他们对乌克兰的军工和能源设施发动了密集打击,乌克兰军方则说他们在多个方向击退了俄军进攻,但基辅等多个地方确实遭遇了空袭。 这场景看着眼熟——俄乌冲突打了快两年,两边隔三差五就这么“对账”。俄方说打能源设施,乌方就说拦截了多少导弹;乌方喊击退进攻,俄方可能明天就晒前线视频证明推进。信息战早成了战场外的第二战线,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老百姓在中间跟着揪心。 就说基辅这次遭空袭,当地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视频,警报声划破夜空,有人裹着毯子往防空洞跑,窗户玻璃被震得哗啦响。乌方强调“成功拦截多数目标”,可就算拦截了,爆炸碎片掉下来一样砸坏屋顶、伤着人。俄方说“精准打击军事目标”,可能源设施炸了,老百姓冬天挨冻、医院停电的账,最后还是算在普通人头上。 这种“各说各话”的架势,本质是场叙事争夺战。俄方要对外证明军事行动有效,对内安抚民众“特别军事行动有进展”;乌方得向西方展示抵抗决心,好继续要援助。可越这么对阵,苦的是夹在中间的普通人——工厂被炸没法上班,孩子学校停课,超市货架越来越空,这些具体的疼,哪是“击退进攻”“精准打击”能概括的? 也有人琢磨,两边通报的“战果”水分有多大?去年乌方说反攻拿回多少土地,后来卫星图一对照,推进速度慢得像蜗牛;俄方宣传的“大捷”,不少是拿无人机拍的模糊画面当证据。信息真真假假,老百姓早学会了“打个折扣听”,但空袭警报响的时候,谁也不敢含糊。 更扎心的是,这种循环看不到头。今天你炸能源设施,明天我反击后勤线,后天双方又同时宣布“重大胜利”。可战场上拿不下,谈判桌上就没筹码,最后受拖垮的还是两国的经济和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