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知道,目前新加坡人不希望西方落后于中国的,他们整天在呼吁西方要防备中国。表面上看,新加坡的华人居多,但是这些人经过完全的西化教育后,只是躯壳为华人,内在的思维逻辑早已完全西化了。 新加坡从1965年独立那会儿起,就面临着穷得叮当响的局面,人均GDP才500美元,失业率12%,啥资源都没有,周边邻国还虎视眈眈。政府当时就把赌注全押在西方体系上,这不是瞎选的,而是为了活下去的无奈之举。英语成了官方语言,教育体系直接套用英国的,加入英联邦,这些政策一推行,就把新加坡人和西方的思维方式绑得死死的。学校里英语课时是华文的四倍,科学书直接用英国标准,小孩从小学起就浸泡在英文环境里,长大后自然而然地用西方逻辑看世界。 数据显示,到2025年,25岁以下的新加坡年轻人里,只有38%能流利说中文,92%的家庭首选英语聊天,这不光是语言问题,更是文化认同的转变。年轻人调查显示,67%的人觉得个人自由比集体利益重要,这跟美国年轻人差不多,但和中国青年差距大得很。他们欣赏美国联邦制,63%的大学生选这个作为最棒的治理模式,只有9%看中中国模式。这不是洗脑那么简单,而是教育体系从根上就把西方历史塞满脑袋,中国历史只占15%的比例。大学入学考,西方史内容75%,学生们自然觉得西方才是正道。 经济上,新加坡的崛起靠的就是西方资本。1972年,美国德州仪器第一个在新加坡建半导体厂,当时工人时薪才0.35美元,美国同行的1/15,这低成本吸引了英特尔、惠普蜂拥而来。到1990年,美国企业占制造业投资53%。2025年,新加坡管着的离岸资金78%来自欧美,美元交易64%。这依赖不是说说而已,金融清算系统还靠纽约的网络,芯片设备90%从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来。中新贸易额2025年破1500亿美元,是新美贸易的1.8倍,但关键产业还是西方把控着。新加坡不傻,知道这捆绑有风险,但也没法子,全球化时代小国就这样,得抱大腿才能吃饱饭。 外交上,新加坡玩得是平衡术,2025年中美科技战升级,它一边加入美国芯片四方联盟,一边参加中国主导的RCEP。为避美国制裁,海关上半年查了2.3亿美元的AI芯片走私,抓了三个本地商人。这左右逢源的代价不小,但新加坡外长维文公开警告美国加关税可能引发大萧条,国防部长在五角大楼说支持基于规则的秩序,李显龙访问澳洲时又强调不选边。空军每年在澳洲北领地训120天,F-16飞行员全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练,这深度合作让新加坡成美国在东南亚的准盟友。 文化上,新加坡的西化更明显。牛车水街区还挂灯笼舞狮,但85%的店招牌是英文。年轻人用Tinder约会,72%参与率,传统相亲才5%。2024年春节,35%的家庭因为用不用英语拜年吵架。这代际冲突反映出教育改造的深远影响,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课西方内容占大头,年轻人讨论印太战略时,用新加坡式英语,思维完全西化。 他们不希望西方落后中国,因为觉得中国崛起会改游戏规则,威胁到新加坡的繁荣。这心态不是空穴来风,早从李光耀时代就定了调。1967年英国撤军,他飞华盛顿说服美国留基地,这事儿花了三个月,体现了新加坡对西方的依赖。教育双语政策1970年代变英语单语,华文选修,现在年轻人中文对话都费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