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A股市场再度上演“结构性行情”,大盘指数在震荡中刷新近期新高,双创指数(创业板指、科创板指)更是迎来大涨,市场赚钱效应集中在部分热门赛道。然而,看似火热的盘面下却暗藏分化,超2200只个股处于“待涨”状态,成交量始终未能站上2万亿关口,市场情绪与资金博弈的矛盾逐渐显现。
周五半导体赛道中的存储芯片板块成为绝对主角,板块内近20家个股强势涨停,资金追捧力度可见一斑。值得注意的是,相关存储芯片标的在前期文章《存储芯片涨价对A股相关受益上市公司拆解》中已进行过梳理分析。此次板块集体爆发既是行业基本面改善的映射,也与市场资金向硬科技领域集中的趋势密切相关。从驱动逻辑来看,全球存储芯片供需格局优化、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等因素为板块提供了持续动能,但短期涨幅过大后需警惕获利回吐压力。
作为光模块领域的龙头企业,中际旭创周五盘中突破前期高点,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成为科技赛道的“明星股”。不过,就在股价走强的同时,公司股东披露了减持计划,这一“高位减持”信号引发市场讨论。对于投资者而言,龙头股创新高体现了资金对行业景气度的认可,但股东减持可能会对短期股价形成压制,需结合公司业绩增速、行业竞争格局等基本面因素综合判断,避免盲目追高。
近期市场关于“水牛”的讨论逐渐增多。所谓“水牛”,即市场在流动性宽松(放水)背景下,资金充裕推动资产价格上涨,股市成为资金的“蓄水池”;而“基本面牛”则依赖于上市公司盈利改善、经济复苏等实质支撑。当前市场既存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基础,也有部分行业基本面持续向好,但两者的共振效应尚未完全形成,这也导致大盘虽创新高,但个股分化明显。
当前市场恰好处于两者的“交叉地带”:一方面,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为市场提供了资金基础;另一方面,部分行业(如半导体、新能源)基本面确实在改善。但问题在于,两者的“共振效应”尚未完全形成——多数行业盈利增速并未跟上股价涨幅,这也是为何大盘新高但超2200只个股“不跟涨”的核心原因。这种逻辑上的“撕裂感”,决定了当前行情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普涨难度较大。
周五市场还出现一个值得警惕的“异常信号”:大盘创新高、热点板块大涨的同时,市场隐含波动率却反向下降。隐含波动率反映的是市场对未来波动的预期,这种“指数涨、波动率跌”的背离,往往意味着当前市场情绪存在一定“一致性”——多数投资者看好短期走势。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种高度的一致性预期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它容易在突发利空或资金出现明显分歧时被迅速打破,进而引发市场的剧烈波动。因此,后续行情的演变,仍需密切跟踪市场成交量能否有效放大,若量能持续不足,表明场外资金入场意愿不强,仅靠存量资金在板块间腾挪,市场或将面临阶段性的震荡调整压力。
更关键的是估值层面的预警。按照巴菲特的估值系统,当前市场整体估值已与2021年3731点相当,处于“橙色预警”阶段。回顾A股近20年里,“红色预警”(泡沫区域)只出现过两次:2007年6124点和2015年5178点,而5178点当天我曾明确提示过这是市场最高点。尽管目前尚未进入“红色预警”,但从仓位管理和策略布局上,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左侧交易需逐步进入“防御阶段”,避免过度激进。
下周还是盯紧各大指数的“关键防守K线低点”:上证指数防守位3835点,创业板指数3003点,科创50指数1375点。在实际操作中,可将这些点位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设置好相应的止盈止损策略,以应对市场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
总结来说,当前市场并非“全面乐观”的行情,而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阶段。新高不代表无风险,分化也不意味着无机会,关键在于看清市场本质逻辑,不被短期情绪左右——在乐观中保持一份警惕,在谨慎中寻找合理机会,才是当前最适合的投资姿态。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