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的一则视频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黑龙江省五常市的一栋民居前,地面上散落着数十只燕子。
视频的拍摄者表示,这些燕子因为天气太冷已经无法飞到南方越冬,它们的命运可能即将终结于此。无独有偶,湖南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这些燕子为何会遭遇如此困境?它们究竟是什么种类?我们又该如何帮助它们呢?
文丨刘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原文首发于2025年10月25日,原标题为《东北网友拍下大量燕子滞留,目击者:死了很多,已经飞不走了……》。
1燕子为何无法迁徙?
燕子在迁徙时通常会集成几十只规模的小群进行迁徙,当这些小群在迁徙飞行中或是在停歇地(如沙漠中的绿洲、跨海前的海岸)汇聚时,就会形成成百上千的燕群。
通常燕子一边迁徙,一边捕食昆虫以补充能量,因此其偏好在日间、低空高度迁飞以便取食。燕子也常常在跨越海洋、沙漠等迁徙路线上的地理屏障前在停歇地集中取食以储备能量。
相较于低温天气,燕子的迁徙活动通常在温度较高时更为活跃。当温度降低时,一方面燕子活动能力随之降低,将寻求温度更高的停歇地;另一方面气温降低时昆虫的飞行高度也会随之降低,迫使燕子在更低的高度上进行捕食。
在寒冷的天气里,燕子也会集群栖息以保持温暖——它们会拥挤地排成一列,甚至一只叠一只地聚集于燕巢、树洞等能够避风保暖的地方。在天气极度恶劣的情况下,燕子可能再也无法恢复活动,最终长眠于此,人们有时能在这些地方发现成群被冻僵的燕子;这也可能是早期(环志技术应用前)人们认为燕子在岩缝或树洞里越冬的原因。
[注:开展候鸟迁徙研究的一个很重要手段就是给鸟类做环志。研究人员使用安全方法捕捉野生鸟类,将国际通行的印有特殊标记的材料佩戴或植入鸟类身体,对它进行标记,然后将鸟放归自然,通过再捕获、野外观察、卫星跟踪等方法掌握鸟类迁徙规律、监测鸟类资源,甚至借此了解鸟类栖息地的变化。]
低温天气会延迟、中止燕子迁徙,迫使其偏离正常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迁徙失败。特别是对于当年出生的幼鸟来说,有些幼鸟出巢时间较晚,出巢后不久就要踏上迁徙的旅程,它们面对的是更为严峻的挑战。
2这些燕子是什么种类?
我们在视频中看到的燕子物种大多是金腰燕(Cecropisdaurica),其中混杂有少量的家燕(Hirundorustica)。
从分类学上讲,中国民众所熟悉的“燕子”通常指雀形目燕科的成员,共计有14种。在我国东北地区,金腰燕和家燕是常见的燕子种类,二者常常同域分布,也就是一个地区内既有金腰燕也有家燕分布。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二者在形态上有一些分别,其中最明显的一点是,金腰燕腰上具有棕栗色的横带斑,这正是其名字中“金腰”的由来,而家燕则不具有。此外,金腰燕体长16~20厘米,体型大于家燕(体长约13cm);金腰燕的下体具有黑色纵纹,而家燕下体无纵纹。
春夏季节里,金腰燕和家燕两个物种在我国北方均有繁殖。它们的巢常常坐落于民居的屋檐下面。二者的巢型也有很大的区别:家燕的巢是开放型的碗状巢,开口向上;
而金腰燕的巢穴是封闭式的,通常只有一个开口,形状好似一个葫芦一样。
在我国东北以及其他大部分地区,金腰燕和家燕都是夏候鸟,春天来繁殖,秋天离开去越冬地。
金腰燕的越冬地主要在东南亚,甚至延伸到澳大利亚北部。我国东北家燕的越冬地也同样主要在东南亚地区:在2020至2022年期间,研究人员在中国东北地区(辽宁盘锦)利用光敏定位仪对家燕的迁徙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家燕的秋季迁徙路线向西南方向,越冬地多在泰国。
3面对冻僵的燕子,我们能做什么?
面对冻僵的燕子,我们能做的有很多。
从大的方面来说,气候变暖是导致此类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出行、避免浪费等行动,为延缓气候变暖贡献一份力量。
如果遇到受伤或冻僵的燕子,可以联系当地的野生动物救助部门寻求帮助。不可否认的是,类似情况的救助难度较大,对救助人员的水平要求较高,救助的成功率可能也很有限:
首先,要在避免对燕子造成伤害的前提下成功捕捉到燕子,在这过程中也要做好自身防护;
其次,失温可能会对鸟类带来不可逆的损伤,更多时候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它们顽强的生命力。
另外,燕子以飞虫为食,如何饲喂也是一个难题;还需要有能够适合放归的天气和地点,才能让燕子重新踏上迁徙之旅。
但无论如何,对咱们来说,关注关爱野生动物、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就已经是莫大的善举了。
此外,还可以参与一些燕子保护项目。比如2017年中国观鸟会等发起的“全国燕和雨燕调查与保护”项目,旨在关注燕子的生存现状,保护它们的种群和生态环境。

相对气候和物候变化对候鸟生态错配的潜在影响。候鸟只有大幅提前到达日期才能完全弥补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Sainoetal.2010)。
正如视频评论中很多网友所言,黑龙江的燕子正是因为“断崖式”的气温降低被困于原地,只能寄希望于天气回暖帮助它们恢复活力、重新踏上迁徙之旅。气温的突然下降导致燕子受困这一自然现象时有发生,这并不新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下,此类事件发生的频率可能正在不断升高。
需要迁徙的鸟类本来就是在“玩命”,每年两次的迁徙,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更需要很多运气。迁不走的燕子,是运气不好吗?这或许是大自然给我们敲响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