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深入推进将从更深层次、更广维度为就业市场注入持久动力。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必将孕育出更多机遇,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才配置基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正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抓手,开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全国统一大市场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供需更高效匹配的关键举措,正在重塑我国的就业生态,为劳动者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一,多元化就业格局正在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打破地域壁垒、拓展市场半径,催生了大量新业态和岗位。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分工的深化,就业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制造业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重组带动了就业结构升级,对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高端制造业项目不仅直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集聚发展,形成了良性的就业倍增效应。
同时,服务业在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展现出强劲的就业吸纳能力。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数字经济等新兴服务领域快速发展,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阵地。特别是平台经济的兴起,创造了多个新职业,这些就业形态的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统一大市场带来的交易成本降低和服务半径扩大。随着服务业态的不断创新,未来还将涌现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职业,为劳动者提供多元化的就业选择。
为更好把握多元化就业趋势,未来应进一步强化市场一体化制度设计,持续破除隐性壁垒,鼓励跨区域产业协作,引导资源向新兴领域倾斜。政府应牵头建立新职业认证和培训标准,支持灵活就业人员技能提升。企业可积极探索新的生态模式,结合区域特色培育就业增长点,实现就业扩容与结构升级的良性互动。
第二,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消除制度性障碍,促进了人才的自由流动。过去制约劳动力流动的户籍、社保等壁垒正在被逐步打破,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升。越来越多的劳动者能够突破地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更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机会。这种流动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也表现在区域之间,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流动规模持续保持高位。
制度创新为人才流动提供了有力保障。户口迁移的便利化、养老保险的统筹推进、跨省医疗的直接结算等举措,有效解决了劳动力流动的后顾之忧。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活跃区域,人才流动的规模和质量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区域间的人才合作日益密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各类招聘平台的智能化发展让人岗匹配更加精准高效。未来,随着制度壁垒的进一步消除和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应用,人力资源配置将朝着更加精准、高效的方向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未来需要加快户籍、社保等制度改革的全国统筹,进一步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要鼓励地方探索人才驿站、共享用工等新机制,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数字化建设方面,可探索构建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数据库,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人岗智能推荐,形成全域协同的流动格局。
第三,就业质量实现系统性提升。在就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也推动就业质量的全面提升。近年来,我国劳动者收入水平稳步增长,工资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反映出就业质量不断改善的向好趋势。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呈现缩小趋势,就业的包容性不断增强。随着产业升级,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价值将更加凸显,劳动者收入结构还将持续优化。
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保障项目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值得关注的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取得进展,多个地区在职业伤害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随着就业形态的多样化发展,未来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将更加灵活、包容,更好地适应新型就业关系。
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更加紧密,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持续扩大,为产业升级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速,需推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升劳动者在变革的市场中保持就业竞争力。
未来需以制度创新持续提升就业质量。一是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强化技能价值导向,缩小行业和地区收入差距,二是针对新就业形态,加快构建分类社会保障体系,推广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经验。政府可设立就业质量评估指标,将劳动者满意度纳入政策考核,推动就业质量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同步提升。
第四,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持续显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够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降低了创业门槛,提升了创业成功率。经营主体数量保持稳定增长,新设经营主体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企业开办更加便捷,为创业者创造了有利环境。
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落地,各类创业孵化机构、众创空间等载体蓬勃发展,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创业服务网络。这些载体不仅培育了大量创新型企业,也创造了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当前,科技型企业成长迅速,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持续增加,这些知识密集型企业正在成为高质量就业岗位的重要提供者。未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进一步深化,创业活动也将更加活跃,创业质量有望提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催生更多创新创业机会,为不同背景的劳动者提供发展平台。
为放大创业带动就业效应,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初创企业融资成本。政策上可倾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乡村振兴等领域创业,激发基层创新活力。同时,要挖掘平台经济、绿色经济等新业态潜力,为多元背景劳动者提供创业机会,让创业真正成为就业的扩容器。
总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正在深刻重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层逻辑,其带来的就业格局变革远不止于岗位数量的增长,更是一场涉及就业结构优化、劳动力价值提升、区域协调发展的系统性重塑。展望未来,这一战略的深入推进将从更深层次、更广维度为就业市场注入持久动力,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必将孕育出更多机遇,既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才配置基础,也会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一个更具活力与包容性的新发展范式。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