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一家电影学院为何要发起成立“微短剧创研联盟”?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微短剧创研联盟”10月26日正式宣布成立。该联盟是目前国内高校中首个聚焦微短剧教学、创作与研发的专业机构。

一家电影学院为何要发起成立“微短剧创研联盟”?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执行院长程波介绍,通过微短剧创研联盟的建立和未来相关项目的实施和落地,希望能打通传统电影人才培养和微短剧新兴应用场域之间的联通,让电影人才能够在大视听、大文娱领域发挥更多作用。

现场照片

“微短剧创研联盟”在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短视频短片委员会、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处、上海市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及红果短剧平台等单位的共同指导下,由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筹备发起。成立初期将重点聚焦“创作”与“研发”两大核心,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的举措赋能行业。联盟计划定期举办微短剧编剧与演员集训班,建立人才池与项目池,为行业精准输送专业人才和优质内容;同时将通过举办行业峰会、开展专题研究等方式,深度链接产业资源,研判业态趋势,为行业升级与健康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助力中国微短剧产业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阶段。

数据显示,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首次超越国内电影票房总额,今年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可达六七百亿元。“微短剧市场规模远超电影行业,而且从业者众多,如果你站在岸边看,就只能是个旁观者,我们希望从教育、人才集聚、文旅合作等方面积极介入,紧跟潮流,发挥温影办学机制的灵活性”。程波介绍,微短剧创研联盟的成立是对温影办学基因的深度延伸,其与学院在2024年成立的“AI未来影像创研中心”形成战略协同,共同构建学院面向未来的发展格局。他透露,明年3月上海温影将启动AI电影专业的招生,和业界联合办学,“AI创研中心和微短剧创研联盟如同我们背后长出的一双翅膀,也是我们紧跟行业,在原有基因基础之上飞得更高,去探索更广阔世界的举措。”

现场照片

尽管当下不乏微短剧冲击电影行业的声音,但在程波看来,“微短剧和电影的基础逻辑是接近的。我们要回应文化现实、守正创新,微短剧和电影完全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交互。”正如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导演郑大圣在成立仪式上所说,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内容形式,其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时长短长,而在于内容质量,“格式从来不是问题,优质内容才是创作者永恒的追求”。他期待联盟能够成为培育优秀创作者的沃土,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微短剧创作路径。秋言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导演李泽钜对此深有感触,“我之前做长剧,现在在做短剧。格式不是问题,让内容创作者献出更好的创作,是我的梦想。”

活动现场举行了“微短剧创研联盟”首届理事单位颁证仪式,澳涞坞电影集团董事长兼全球CEO王海歌、听花岛传媒副总裁兼总编审臧楠、上海凡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凯、上海浦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翼、娱乐资本论&剁椒Spicy创始人郑道森、巴西康桥博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伙人朱迪、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总经理于杨等来自全国多地的企业代表,以及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等高校代表上台接受证书,共同构建起覆盖制作、出品、平台、政策支持、教研的全产业链协作网络。

现场照片

“上个月我刚刚参观了郑州的微短剧拍摄基地,来之前,我一直在想上海会在微短剧行业里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到了现场才发现,原来上海温影竟然做得这么前沿。”娱乐资本论&剁椒Spicy创始人郑道森认为,上海温影为衔接学界和业界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找好的演员、好的编剧、好的导演,如何打造作品、孵化IP等大问题都可以借助联盟的平台解决。”

现场照片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二级巡视员、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处处长游海洋认为,微短剧作为网络视听产业的新形态,正日益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当下,上海正在全力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将微短剧作为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期待微短剧创研联盟,能够紧跟行业的发展,为上海乃至全国、全球的微短剧行业输送大量的实战和应用型人才。”

现场照片

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于志庆认为,上海温影始终站在影视教育创新的前沿,此次发起成立微短剧创研联盟再一次体现了学院的前瞻性。他表示,影视制作行业协会将充分调动行业资源,全力支持联盟建设,共同推动上海微短剧产业生态的完善和发展。

现场照片

程波表示,联盟的成立不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个“由虚入实”的产业实践开端。在当前视听技术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温影将充分发挥联盟的平台价值,通过深度融合行业资源,在内容创作、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推动微短剧领域的实践创新。未来,联盟将持续拓展成员范围,积极吸纳微短剧企业、影视高校、研究机构、拍摄基地以及知名导演、编剧、演员等各界力量,共同推进微短剧创作人才的社会化培养、出海战略实施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上海构建微短剧产业的人才池、项目池与创研智库,搭建跨地域、跨媒介、跨文化的综合性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