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日报
工行河北省分行
普惠金融精准滴灌助力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手绘匠人正在专注制作定制鞋。孙晨筱摄

工行邢台分行客户经理到拐沫生产车间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王壮壮摄
本报讯(贾涵泽)在唐山高新区“杨莹手绘鞋工作室”里,“90后”手绘匠人杨莹(化名)正在专注绘制鞋面纹样。笔尖轻点,洁白的鞋面上逐渐绽放出典雅的水墨牡丹。这位年轻的手工艺人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融合,让每双鞋都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品。她独创的“三浸九染”固色法,使手绘作品既保留传统水墨韵味,又具备现代生活所需的实用性能。
在杨莹的创业初期,资金短缺是最大难题。工行唐山分行及时伸出援手,针对手绘工作室“轻资产、重创意”的特点,通过“特色产业贷”为她提供了100万元启动资金。“从申请到放款只用了4个工作日,及时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杨莹表示,这笔资金帮助工作室引进了专业设备,建立了天然植物染料实验室。
在金融支持下,杨莹团队不断创新,已开发出可水洗真丝手绘鞋、夜光图层潮鞋等12款新产品。为侨胞定制的“唐山记忆”系列将评剧脸谱、皮影等传统元素融入设计,成为传播家乡文化的特色作品。目前,其定制客户已遍布全国23个省市,产品供不应求。
金融活水的滋养同样惠及百年非遗技艺“拐沫”。“拐沫”是邢台威县对传统粥品“拐磨子粥”的俗称,用小石磨手工磨制黄豆成糊,与小米同煮后加菜叶熬制,粥品乳白透绿、香气交融。邢台禄麦商贸有限公司作为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单位,始终坚守着石磨研磨、手工调配的古法工艺,其核心产品“拐沫”承载着当地几代人的饮食记忆。
今年国庆假期前,市场订单的显著增长让企业面临短期资金周转的压力。“订单多了,但采购原料、组织生产都需要提前投入大量资金,短期内资金周转压力很大,连按时发放工资都成了问题。”企业负责人马西悦回忆道。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工行邢台分行迅速上门,客户服务团队深入企业生产车间和非遗技艺展示区,实地考察石磨运转的传统工艺,详细核实企业经营状况与非遗传承资质。确认企业符合“特色产业贷”标准后,高效完成审批流程,为企业提供了160万元信贷资金。
“这笔钱真是雪中送炭!”马西悦激动地说道,“工行的资金不仅让我们备足了生产原料,确保了员工工资的按时发放,更让我们有底气承接更多订单,把老手艺的味道传得更远。”随着资金压力的缓解,车间里的石磨重新高速运转,这份百年非遗老味道正飘向更多百姓的餐桌。
为实现金融资源对特色产业的“精准滴灌”,工行河北省分行推出“特色产业贷”等普惠金融产品,建立专项服务团队、深入企业实地调研,精准识别不同产业的金融需求。同时,优化审批流程、开辟绿色通道,显著提升信贷投放效率,确保信贷资源能够精准直达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工行河北省分行已累计投放特色产业贷款超400亿元,支持涵盖产业集群、开发区、专业市场等重点领域超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