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摸清“全民家底”:国有资产数据公布的详情与时代意义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拥

摸清“全民家底”:国有资产数据公布的详情与时代意义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拥有的“国家财富”,其规模、结构与运营状况,直接关系国家治理效能与民生福祉。2025年10月26日,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并公布,首次以全口径、系统性数据呈现我国国有资产“家底”,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 一、全口径“家底”:国有资产数据的核心详情 此次公布的数据涵盖企业国有资产、国有金融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四大领域,实现“全类别覆盖、全链条呈现”,让“全民财富”从抽象概念变为具体数据。 (一)企业国有资产: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2024年末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达401.7万亿元,同比增长6.2%;国有资本权益109.4万亿元,增长5.8%。资产集中于关键领域:制造业资产82.3万亿元(占20.5%),支撑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领域资产126.5万亿元(占31.5%),其中交通基础设施78.2万亿元,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2024年国有企业实现净利润4.1万亿元,1.2万亿元通过利润上缴、税费缴纳反哺财政,直接服务民生改善。 (二)国有金融资产:金融安全的“稳定器” 2024年末,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达487.9万亿元,同比增长4.9%;国有金融资本权益33.9万亿元,增长5.1%。国有银行占比最高,六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235.6万亿元(占48.3%),2024年发放普惠小微贷款5.8万亿元,覆盖超2800万户市场主体;国有保险、证券等机构资产252.3万亿元,2024年处置不良资产1.2万亿元,在防范金融风险、稳定资本市场中发挥关键作用。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公共服务的“保障网” 这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2024年末,资产总额68.2万亿元、净资产55.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和4.2%。教育领域资产15.6万亿元(占22.9%),支撑全国28万所学校、4.5亿在校生;医疗领域资产12.3万亿元(占18.0%),保障3.6万个公立医院运转与疫情防控;文化领域资产8.7万亿元,2024年开展公共文化活动超1200万场,服务群众超80亿人次。 (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生态安全的“储备库” 报告首次细化自然资源存量:2024年末国有土地总面积52413万公顷,其中耕地1956万公顷、林地28897万公顷、草地11353万公顷,通过退耕还林等工程,全年森林覆盖率提升0.2个百分点。水资源方面,2024年全国水资源总量31123亿立方米,跨流域调水超600亿立方米,保障1.2亿群众饮水安全。 二、摸清“家底”的四大时代意义 国有资产“家底”的全面公布,是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具有多重战略价值。 (一)落实“全民所有”:让人民成为资产“主人” 宪法明确“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但此前数据不透明导致民众认知模糊。此次公布清晰呈现“全民财富”用途:109.4万亿元企业国有资本权益中,3.2万亿元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关联养老金发放;55.4万亿元行政事业性净资产超80%服务公共领域。通过“政府管理—人大监督—人民知情”闭环,将“全民所有”从法律原则转化为实践,增强民众归属感与获得感。 (二)强化监督问责:倒逼管理提质增效 过去国资管理存“重投入轻管理”“资产闲置流失”问题。此次数据为监督提供“抓手”,人大可监督企业国资效益、核查资产闲置。2024年针对部分地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闲置率超15%”问题,盘活资产超2000亿元,推动管理向“精细化”转变。 (三)支撑国家战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 国有资产是战略落地的核心资源。“制造强国”战略中,82.3万亿元制造业国资投向“卡脖子”领域,推动新能源汽车产量破1500万辆、芯片自给率达38%;“乡村振兴”战略中,2.1万亿元县域普惠小微贷款带动3000万农民增收;“双碳”战略中,国有能源企业投资1.2万亿元发展清洁能源,助力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升至32%。 (四)夯实规划基础:为长远发展提供“数据锚点” 国有资产数据是制定中长期规划的重要依据。401.7万亿元企业国资、52413万公顷国有土地等数据,既反映当前存量,也通过历年增速预判趋势,为“十五五”规划提供支撑;同时可评估政策效果,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政策贴合民生与发展实际。 从“家底不清”到“数据透明”,国有资产全口径公布标志管理进入新阶段。这份“清单”承载人民期待、明确政府使命。未来,随管理透明度与监督机制完善,“全民家底”将为服务国家战略、保障民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