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真的要来了?中央最近发了个新消息,没提和平统一,也没说一国两制,就八个字,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这话看着简单,可不轻,不是谁随便说的,是中央正式出来的,代表的是国家的方向。 就在前几天,10月25日这个日子,突然被定为台湾光复纪念日了,这事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直接拍板,通过法律形式敲定的。 想想看,80年前的今天,台湾从日本手里光复回归祖国怀抱,那可是抗战胜利后的一大快事。 现在重提这个,不仅是缅怀历史,更像在说,咱们国家对完整版图的决心,从来没变过。 中央在纪念大会上,王沪宁同志直接点题,强调要共担历史责任,一起往前推。 这八个字“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听着朴实,却像一记重锤,砸醒了不少人,让大家琢磨,这步棋走得有多深。 回想起来,台湾问题从来都不是新鲜事,早在1943年,开罗宣言里,中美英三国就明明白白写着,日本得把台湾和澎湖列岛还给中国。 这不是谁家的一厢情愿,而是国际公认的底线,光复后,台湾跟大陆本该是一家,可冷战那阵子,外来势力搅和进来,硬生生把两岸隔开。 50年代开始,美国就把台湾当成棋子,签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军援不断,搞得台海风波不断。 到了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2758号决议通过,台湾当局的席位让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等于全世界都认了,一个中国原则。可有些人就是不服气,总想钻空子。 这些年,外部那些老把戏也没少使。美军舰时不时在台海晃荡,议员组团访台,军售清单一拉老长。 光是2024年,美国就批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武器给台湾,包括导弹和战机升级啥的。 岛内一些势力还借着这股风,鼓吹“去中国化”,改课本、换路名,试图抹掉历史痕迹。 可你瞧瞧,大陆这边从来不跟着他们的节奏乱窜,相反,咱们开始玩长线,拉近两岸老百姓的距离。不是光靠嘴上说说,而是实打实干起来。 拿经贸来说,这几年两岸贸易额蹭蹭往上窜,2024年,双边贸易总额超过了3000亿美元,台湾对大陆出口占了它总出口的40%以上。 想想那些台湾水果、电子零件源源不断运过来,大陆的手机、汽车也卖得火热。这不光是数字游戏,更是把两边经济绑在一起。 台企在大陸投资的项目,累计超过3万家,雇了上百万台湾人上班。像富士康、台积电这些巨头,早就在大陆建厂,供应链环环相扣。 你说,这时候谁还敢轻易动摇?企业主们心里都清楚,合作才赚大钱,闹分裂只会砸饭碗。 再说民生层面,大陆这些年推出一堆便利措施,让台湾同胞觉得来大陆跟回家似的。 2018年就开始的“31条措施”,后来扩展到60多条,涵盖就业、落户、教育啥的,台湾年轻人想来大陆创业?有专项基金支持,最高能拿上百万补贴。 去年,光是申请大陆居住证的台湾人就破了100万大关,办个驾照,不用折腾好几个月;参加医保社保,跟本地人一个待遇。 这些事岛内媒体报道得不多,可老百姓心里有数,谁家孩子在大陆找到好工作,谁家老人能享大陆的养老福利,那种踏实感,是外来势力那些空头支票比不了的。 当然,岛内也不是铁板一块,民调显示,超过六成的台湾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七成以上支持两岸和平发展。 年轻人尤其明显,他们刷抖音、用微信,追大陆剧、玩大陆游戏,早把两岸的墙拆了大半。 去年“海峡青年论坛”上,数百台湾大学生齐聚厦门,聊创业、谈文化,很多人当场决定留下来深造。 这股民心潮水,悄无声息,却势不可挡,中央这次定纪念日,正好抓住这个势头,通过各种活动,比如展览、讲座、线上直播,让光复故事走进千家万户。 北京的纪念大会上,台盟中央组织了上千人参与,现场分享抗战老兵后代的回忆,那场面热血沸腾。 设立这个纪念日,其实还带点战略意味,台湾地理位置太关键了,第一岛链的咽喉,控制了它,就能彻底打开南海通道,保障能源进口线。 过去,美军在那布防,等于卡着中国脖子。现在,大陆海军东风系列导弹、航母编队常态化巡航,外部那些军舰来多少,回家多少。 光复纪念日一立,等于是法律上钉死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岛内陆委会赶紧跳出来,说什么呼吁平等对话,可这不就是心虚的表现? 展望未来,这八个字的分量,会越来越重,外部势力想靠台湾卡中国脖子?门都没有。 中国高铁、5G、电动车领跑全球,谁还敢小瞧?统一大业推进到这份上,已经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怎么让过程更顺、更惠民。 想象一下,那天两岸一家亲,台湾高铁直通大陆,年轻人自由流动,文化共享,那个画面,多带劲。 这事告诉我们,国家目标稳如泰山,两岸同胞手拉手,民族复兴的路越走越宽,咱们普通人,就多支持、多参与,让统一成为水到渠成的喜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