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印度为啥记恨中国?说白了就是眼红。1981年两国GDP差不多,印度1930亿美元,中国1950亿美元,到了1982年,印度2000亿,而中国2050亿,又是就差那么一丢丢。 当年两国都刚打开国门搞改革,印度觉得自己底子不差:英语普及率高、法律制度沿袭英国、西方社会更青睐它。可偏偏中国跑出了让他们瞠目结舌的速度。 到2023年,中国经济规模已经冲到17.7万亿美元,印度才3.7万亿美元。这哪是赛跑?简直是高铁追牛车。 你细品,这种落差早埋下了火药桶。1962年边境冲突让印度耿耿于怀,2017年洞朗对峙时印度媒体标题全是“不能再重复1962耻辱”。 但真正扎心的还是经济——中国用三十年变成世界工厂,印度却卡在种姓制度、土地改革、官僚主义的泥潭里。 莫迪当年喊着“印度制造”对标中国,结果本土手机产业链刚起步,中国品牌已经拿下印度七成智能手机市场。这种无力感,就像看着同桌从成绩相仿变成清华保送生。 地缘博弈更是火上浇油。中国投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印度就联美日澳搞“四方安全对话”;中国潜艇停靠斯里兰卡,印度立刻增援安达曼群岛军事基地。 最让印度精英破防的是,明明西方整天夸它“世界最大民主国家”,可跨国公司高管们投票时却用脚跑向上海和深圳。 中国2001年入世后全力攻坚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里程从零飙到16万公里,而印度直到今年还在为一条高铁征地扯皮。 当TikTok、小米在印度市场席卷千亿卢比时,印度只能紧急下架中国APP,转头却发现本土替代品连服务器都架不稳。 疫情初期中国十天建起火神山医院,印度民众却在恒河畔等待氧气瓶;中国嫦娥六号登月取土,印度月船三号着陆后失联。” 印度若真想超越,该学的不是酸葡萄心理,而是中国如何用四十年啃下工业化硬骨头——从扫除文盲到普及互联网,从村村通公路到全民医保。与其在边境搞摩擦,不如想想怎么让12亿人先告别露天厕所。 眼红源于落差,追赶需要智慧。当中印GDP从五十亿差距拉到十四万亿美元鸿沟,印度更该看清:记恨不会让恒河水倒流,务实才能打开发展之门。 两个古老文明的故事提醒世界——心态决定格局,行动定义未来。这盘棋局里,最大的赢家永远是那些把嫉妒转化成动力的玩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