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浮云]郑丽文没来... 马英九没来... 赵少康没来...几乎都没来... 他

[浮云]郑丽文没来... 马英九没来... 赵少康没来...几乎都没来... 他来了,每一次都没落下,他就是苑举正,台湾光复,他顶着压力也要来。 2025 年的台湾光复 80 周年纪念大会,本该是两岸同胞共同缅怀历史的重要时刻。镜头扫过会场,不少人发现熟悉的台湾政商界名人身影寥寥 —— 郑丽文没来,这位常活跃于两岸议题的人物选择了沉默;马英九没来,即便曾有过两岸交流的相关动作,这次也缺席了纪念活动。 台湾政坛、学界里,能叫得出名字的公众人物几乎都选择了回避。唯独一个人,背着简单的行囊,迎着争议来了。他就是苑举正,台湾大学哲学系前主任,一个在台湾岛内以敢说真话、坚守历史真相闻名的学者。 别人来大陆参加活动可能顺顺利利,甚至能收获不少关注。苑举正不一样,出发前台湾陆委会特意跳出来放话,明晃晃地表示 “不鼓励参与大陆相关纪念活动”,字里行间的施压意味藏都藏不住。 在台湾当前的舆论环境下,这种 “官方提醒” 往往意味着后续可能面临的抹黑、攻击,甚至是来自各方的政治压力。 但苑举正根本没把这种 “不鼓励” 放在眼里。他不仅来了,还带着满满的诚意,在纪念大会上发言时字字铿锵,回顾台湾光复的艰难历程,强调两岸同属一中的历史事实,呼吁年轻人铭记历史、珍惜两岸和平。 了解苑举正的人都知道,这不是他第一次 “逆流而行”。作为深耕哲学与历史领域的学者,他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台湾岛内发声,反驳 “台独” 分裂言论,戳破历史虚无主义的谎言。 在台湾的校园里、电视节目中,他常常顶着 “被围攻” 的压力,用扎实的史料和清晰的逻辑,跟 “台独” 分子辩论,告诉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台湾光复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抗争的结果,两岸血脉相连、历史同源,这是任何人都无法篡改的事实。 这次来参加光复纪念大会,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要面对的是什么。台湾岛内的 “台独” 势力早就把他视为 “眼中钉”,以往只要他发表支持两岸统一、认同历史事实的言论,就会遭到铺天盖地的网络攻击,甚至有激进分子跑到他的社交账号下辱骂、威胁。 陆委会的 “不鼓励”,更像是给这些势力递了一把 “尚方宝剑”,让他们有了更 “正当” 的理由去攻击他。 可苑举正偏要迎难而上。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纪念台湾光复不是政治作秀,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牺牲先烈的告慰。“别人来不来是他们的选择,我来是我的责任。” 这句话说得朴实,却藏着最坚定的立场。 他的到来,在两岸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大陆网友纷纷为他点赞,说他 “有骨气”“是真正的学者”;台湾岛内,支持他的民众也在网络上发声,认为他 “说出了真相”,但同时也有不少 “台独” 支持者跳出来抹黑他,说他 “卖台”“投靠大陆”。 面对这些杂音,苑举正依旧淡然,他说历史真相不会因为谩骂就改变,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也不会因为分裂势力的阻挠就断裂。 其实了解台湾光复的历史就知道,1945 年 10 月 25 日,台湾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正式回归祖国怀抱。 这一天,是全体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这些年,在 “台独” 势力的刻意操纵下,台湾岛内的历史教育出现了严重扭曲,不少年轻人对台湾光复的历史一知半解,甚至被灌输 “台独” 思想,认为台湾与大陆 “毫无关系”。 苑举正之所以顶着压力也要来参加纪念大会,就是想通过自己的行动,唤醒更多台湾民众对历史的记忆。他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有限,但只要有人敢于站出来,坚持说真话、讲真相,就会有更多人被影响,被带动。 对比那些缺席的政商界名人,苑举正的选择更显珍贵。那些人或许是怕得罪 “台独” 势力,或许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最终选择了沉默和回避。 可他们忘了,纪念台湾光复不是什么 “敏感议题”,而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铭记的历史责任。一个学者尚且有勇气坚守历史真相,那些手握话语权、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却选择了逃避,实在令人唏嘘。 苑举正的每一次 “不缺席”,都是对历史的敬畏,对两岸和平的期盼。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坚守真相或许会面临压力,但只要方向正确,就值得坚持。 在分裂势力试图割裂历史、破坏两岸关系的当下,正是因为有苑举正这样的人存在,两岸同胞的血脉联系才不会被切断,历史真相才不会被掩盖。 这样的学者,值得我们尊重和点赞。而那些缺席的人,或许能暂时避开争议,但却错过了践行历史责任的机会。历史会记住每一个坚守真相的人,也会留下那些回避责任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