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共筑育人“魔法空间”,郑州市惠济区东风路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走进兴隆校区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何洪帅通讯员张嘉兰

班级文化是浸润心灵的无声细雨,更是凝聚成长力量的育人纽带。为深入挖掘班级文化内涵,赋能班主任专业成长,2025年10月24日下午,郑州市惠济区东风路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第三期“东风讲坛”暨兴隆校区第十六期“东风论坛”在兴隆校区二楼阅览室举行。本次活动以“以班级文化铸魂育人,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实地参观、教师分享、互动研讨等多元形式,展现了班级文化建设从“有形”到“有神”的创新实践。

推开教室门,从环境观摩到文化感知

在兴隆校区学生成长中心主任李倩、课程教学中心主任苌雅琪的引领下,与会教师走进各具特色的班级进行实地观摩。从充满童趣的“花儿”主题式环境创设,到融入生命教育的自然观察实践;从温馨活泼的“目标墙”到富有创意的“夸夸墙”,再到注重过程记录的可视化评价体系,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师生的智慧与情感投入。

三位讲述者,从带班故事到育人哲思

在经验分享环节,兴隆校区三位班主任以鲜活的案例、系统的思考,展现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多元路径。

王永梅老师以“家”为核,构建温暖而有序的班级文化体系。她通过“吉尼斯挑战榜”“每日正能量”等特色活动激发学生潜能,并借助“成长之花贴纸”“积分拍卖会”实现即时激励与全面评价,践行“温柔而坚定”的育人理念。

王梓怡老师以“生态系统”理念重塑班级样态,将物理空间转化为学生自主生长的“创作场”。她通过持续迭代的“彩虹能量系统”驱动内在成长,让每个孩子成为“不畏风雨,心向彩虹”的主动绘制者,实现从管理控制到生态赋能的育人转变。

张翠老师以“向阳花开”为意象,呈现班级文化的动态生长。班级建设随学生年龄持续演进,从萌芽晋级体系到技术赋能的多维评价,再到自主管理,融合小组共建与劳动教育,体现“环境浸润”与“共同耕耘”的育人智慧。

一堂微讲座,从管理行为到滋养文化

兴隆校区李娇老师以《从“管行为”到“育文化”——小学班级文化浸润与行为养成实践路径》为题,系统阐述了班级文化从“管理行为”到“浸润育人”的实践跃迁。她提出班级文化应超越墙面装饰,构建“无声育人”的生态系统。通过科学分区与学生主导的符号体系凝聚班级精神,并以“阶梯式”习惯养成与“五方协同”评价推动学生从个体自律走向集体共美,形成“一班一品”特色格局。这套体系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实施路径,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一轮思想交锋,从观点碰撞到共识凝聚

最后,共同体各成员校教师代表围绕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共性难题展开热烈交流。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观摩增强了对班级文化的认知——它不仅是环境美化,更是潜移默化的育人过程。多位教师提及“会说话的墙”“有温度的规则”“可视化成长记录”等做法令人深受启发,并表达了将把这些可借鉴的做法融入本校班级建设的强烈意愿。大家一致认为共同体平台有效促进了校际经验融合,为各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化与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经验在交融中积淀,智慧在碰撞中闪光。各成员校通过深度对话凝聚共识,借助实践分享促进理念融合,共同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今后,东风路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将持续深化“共创共赢”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资源共享、教研协同、品牌共创,为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新动能,共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育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