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急眼了:和中国谈不拢,就能怎么报复怎么来! 当地时间10月25日,德国柏林全球对话会议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谈到稀土这事就绷不住了,嘴上说着要和中方协商,话里话外却藏着威胁的意味,这反常的态度背后,全是欧盟被稀土卡脖子的焦虑。 我方的稀土管制措施一落地,欧盟的高科技产业就像被抽走了关键零件的机器,立马转不动了。首当其冲的就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德国车企更是苦不堪言。 保时捷今年第三季度的利润直接跌得让人心惊,去年还拿着40.35亿欧元的利润,今年就只剩4000万欧元,足足降了99%,相当于忙活一个季度几乎白干。 不止保时捷,大众汽车旗下新能源车型的部分生产线因稀土部件供应不足,不得不临时放缓节奏,原本排好的生产计划全被打乱,不少经销商还因为缺货接到了客户的投诉;宝马的新能源电池生产环节也卡了壳,稀土材料一少,电池产能跟着波动,连带着整车交付都受了影响。 除了汽车业,电子设备厂商也没好到哪去,一些高端芯片和电子元件的生产因为缺稀土,订单交付周期比平时延长了近一倍,企业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流失,急得团团转。 面对这一团糟的局面,冯德莱恩在会议上的表现也透着纠结。她先是放软语气说“正致力于与中方共同寻求解决方案”,一副想好好商量的样子,可没说几句就忍不住拔高了声调,撂下狠话称布鲁塞尔正在考虑采取一切措施应对中方措施。 这种前一秒求和后一秒威胁的转变,把欧盟的慌乱暴露得明明白白——既想通过对话尽快解决稀土供应问题,又拉不下脸,只能用“硬话”给自己撑场面。 其实参会的人都看得出来,冯德莱恩嘴里的“一切措施”更像是无奈的表态,毕竟欧盟对中方稀土的依赖早已深入产业链,真要撕破脸,受影响更大的还是自己。而且欧盟要是有什么有效的反制措施还会跟我们谈?怕不是早就使出来了! 说到底,欧盟现在的难受全是自己对稀土供应链过度依赖埋下的隐患。这些年欧盟一门心思发展高科技产业,却没想着建立稳定的稀土供应体系,把宝全压在了外部进口上,如今我们一收紧管制,就立马陷入被动。 但我方实施稀土出口管制本,本是正常的资源管理举措,目的是为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这却戳中了欧盟的“软肋”。 对欧盟来说,与其在这里放狠话威胁,不如沉下心来和中方好好协商,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合作方式,毕竟只有稳定的供应链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耍硬脾气只会让自己更难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