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鼹鼠体内一种cGAS介导的机制可增强DNA修复并延缓衰老
在东非干旱的荒漠地下,居住着一位逆龄奇迹的拥有者--裸鼹鼠。这种体型仅有小鼠大小的生物,竟能活到四十岁,寿命超出同类近十倍,更保持着终身的生育能力与年轻代谢水平。而今,它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一组独特的基因变异,让人类看到了延缓衰老、延长健康生命的全新可能。
长久以来,科学界深知DNA修复能力是决定物种寿命的关键。我们体内的细胞在日常代谢、辐射、压力等因素影响下,DNA持续受损。若修复不力,损伤积累将导致细胞功能衰退、器官老化,乃至癌症发生。在人类体内,cGAS蛋白是感知DNA损伤的哨兵,但它进入细胞核后反而抑制修复进程,加速衰老步伐。
然而,裸鼹鼠却演化出了一套截然不同的生命策略。同济大学毛志勇教授团队在《科学》期刊发表的研究指出,裸鼹鼠的cGAS基因发生了四个关键氨基酸的变异。这细微的替换,却彻底改变了其功能机制:从抑制修复逆转为增强修复。变异后的cGAS能更持久地锚定于DNA损伤点,高效招募RAD51等修复蛋白,大幅提升修复效率,从而维持基因组的长期稳定。
这一机制不仅在裸鼹鼠体内运行,更在不同物种中展现出惊人的普适性。研究人员将裸鼹鼠cGAS植入果蝇体内,果蝇的肠道功能、运动能力和生殖寿命均得到改善,整体寿命显著延长。在哺乳动物小鼠中,通过病毒载体导入该基因,成功延缓了多器官衰老进程,降低全身性炎症,延长了健康寿命。更令人振奋的是,当把这四个氨基酸移植至人类cGAS蛋白中,人类细胞也展现出更强的抗衰老能力。
这一发现,不仅解答了裸鼹鼠的长寿之谜,更重塑了人类对衰老的认知:衰老并非不可干预的必然过程,而是可以通过增强细胞自身修复能力来延缓的生物学现象。它打破了修复缺陷导致衰老的传统框架,指出强化修复对抗衰老的全新路径。
未来,科学家有望以此为基础,开发出模拟裸鼹鼠cGAS功能的小分子药物或基因治疗策略,让人体细胞也能拥有更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届时,我们或许不再仅仅追求活得久,而是真正实现老得慢,病得晚,在岁月长河中留住活力与健康。
向天再借五百年,或许不再是神话传说。从裸鼹鼠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演化的智慧,也看到了人类未来健康长寿的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