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国赞]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真的憋不住“破防了”!他无奈表示:“现在全中国几乎

[中国赞]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真的憋不住“破防了”!他无奈表示:“现在全中国几乎所有的造车新势力都在挖吉利的人才,所以他们造车的人才宝库在吉利这儿,都是从吉利挖过去的,没有吉利培养这么多人才,他们是造不出车的”。   (信源:和讯网——李书福:国内几乎所有的造车新势力都是到吉利挖人的)   在汽车圈,李书福向来以敢说敢言著称。而他的一番言论又引发了广泛热议。5 月 23 日,在浙江汽车职业学院举行的吉利控股与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的公益战略合作仪式上。   吉利控股创始人李书福向韩红基金会捐赠了35辆吉利银河星舰7EM-i作为今年百人医疗慈善公益行动的巡诊专用车,同时还提供 15 辆领克 900 作为礼宾专用车,助力边远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这一慷慨之举,赢得了不少赞誉。   然而,在接待韩红参观期间,李书福的一番话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他称全中国几乎所有的新造车势力都是到吉利挖人的,没有吉利培养那么多人才,他们是造不出车的。旁边的吉利陪同者还补充道 “我们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黄金”,让现场气氛多少有些微妙。   此言论一出,网友们纷纷热议。通过视频弹幕来看,不少网友为比亚迪喊冤。原来,早在 2013 年,吉利就曾用高薪挖走了时任比亚迪研究院副院长的谢世滨。   当时,比亚迪为培养这样一位人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时间,人才流失让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深感愧疚。如今李书福大谈新造车势力从吉利挖人,网友们自然觉得他有些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其实,吉利在人才培养方面确实有着不俗的成绩。自 1997 年进入汽车行业,吉利就开始兴办教育,始终坚持非营利公益办学,探索产教融合发展路径,累计投入超百亿元,已为社会培养人才近 20 万。   这些毕业生 80% 进入全国相关行业就职,为汽车产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今年,吉利还启动了面向未来产业变革的内生型人才战略工程 ——“基石计划”,在未来 3 年将持续探索和实现与高校更深入的融合模式,培育 3000 名以上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高潜质人才。   但不可否认的是,汽车行业的人才流动是双向的。就像小米造车后,吉利研究院副院长带着 20 几个核心骨干突然宣布离开吉利,加盟到了小米汽车,这也让李书福异常愤慨。   在众多新造车势力中,威马汽车与吉利的恩怨可谓是由来已久。威马成立于 2015 年,创始人沈晖正是吉利前核心员工,曾担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   沈晖创办威马时,带走了一批吉利核心力量,尤其是在研发、技术和质量管控方面的人才。比如威马合伙人兼 COO 徐焕新,此前曾在沃尔沃主导新能源技术;威马 CFO 张然,曾经担任吉利 CFO 等。   这些人掌握了大量吉利、沃尔沃的运营和财务核心机密,帮助初来乍到的威马少走很多弯路,使其成为当时发展最快的造车新势力之一。   然而,这种行为也激怒了吉利。2018 年 12 月,吉利以技术秘密侵害为由,起诉威马及其关联公司,要求 21 亿元天价索赔。   经过漫长的审判过程,最终最高法在 2024 年作出终审判决:威马败诉,需赔偿吉利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合计约 6.4 亿余元。但鉴于威马去年已陷入严重资不抵债的困境,吉利胜诉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李书福称新造车势力靠挖吉利人才才能造车,这一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吉利在汽车人才培养方面的影响力。   不过,汽车行业的发展是多元的,各个车企都在为行业的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人才流动也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吉利或许为行业输送了不少人才,但其他车企在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方面同样也有自己的建树,不能简单地将吉利视为汽车圈唯一的“人才宝库”。   在未来,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竞争和流动仍将继续。希望各个车企都能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共同推动中国汽车行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而不是在人才竞争中陷入无休止的纷争,让企业的发展偏离了正轨。毕竟,对于消费者来说,车企之间的良性竞争,才能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