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法国希望欧盟考虑所有对华报复选项,德国同样支持对华贸易强硬,并愿意讨论使用“反胁迫”机制,作为对中方最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的回应。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这事儿,得从头说起。中国是全球稀土大国,供应量占了绝大部分,加工技术也领先。2023年底,中国商务部就宣布加强稀土出口管理,要求出口企业申报最终用途和用户信息,这其实是回应欧盟对中国电动车补贴调查加征关税的举动。欧盟那边觉得中国电动车倾销,搞了个反补贴调查,结果从2024年起正式加征关税,高达38%。中国自然不干,稀土管制就成了对等回应。彭博社报道指出,这次管制针对关键原材料出口,可能影响欧盟的汽车、风电和国防产业。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说,他们正通过外交渠道跟中国沟通,希望对话解决,但也准备了贸易选项以防万一。德国和法国作为欧盟大佬,反应最激烈。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欧盟峰会上直接表态,要考虑所有选项,包括动用最强贸易工具。德国总理朔尔茨也支持讨论这个话题,虽然德国经济对中国依赖大,但他们觉得不能被动挨打。反胁迫机制是欧盟2023年生效的新法,允许针对经济胁迫采取反制,比如限制贸易、服务、知识产权或外国投资。 德国官员说,是时候聊聊用不用这个了,但他们也担心经济反弹。欧盟内部不是铁板一块,有些国家像匈牙利和西班牙,对中国投资多,不想闹太僵。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说,法国希望峰会结论里加一句谴责中国经济行为,波兰也跟着推。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表示,正在调查中国稀土许可流程是否合规世贸规则。稀土对欧盟绿色转型关键,欧盟98%的稀土靠进口,中国占主导。欧盟正推本土开采和多元化供应,但短期难见效。 德国汽车业如大众和宝马,已感受到压力,供应链可能中断。法国航空和新能源企业也一样。欧盟还跟G7协调,美国特朗普政府威胁对中国加155%关税,进一步火上浇油。中国稀土管制不是突然的,早有铺垫。2010年中国就对日本限过稀土,这次更系统。欧盟 ACI 工具被称作“核选项”,激活需27国多数同意,门槛高。布鲁塞尔希望先谈,邀请中国商务部长访欧讨论许可发放。中国已处理部分出口申请,但欧盟觉得国防领域还卡着。 欧盟议会辩论时,议员们强调经济安全优先。德国工业协会反馈,企业担心生产瓶颈。法国媒体报道马克龙公开说欧盟不会被动接受压力。整个事件反映中欧贸易摩擦升级,中国崛起让欧盟找不着北。欧洲大企业创新跟不上,中国市场还在,俄罗斯能源也能买,但他们舒适区太久了。欧盟准备反倾销关税和供应链基金,作为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