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木材识别从10天缩短到10分钟!嘉兴海关用上“神器”

潮新闻记者顾雨婷通讯员王轶星

在嘉兴港乍浦港区一二期码头作业现场,巨大的集装箱吊臂起起落落,满载货柜的卡车来来往往,一副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嘉兴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浙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也是杭州海关所属嘉兴海关关员李冬怡每天工作的地方。

受访单位供图

“这是栎木,相似度100%。”海关查验平台上,李冬怡正在使用手里的“鉴木”智能识别装备对进境原木进行材种鉴别,通过打磨、拍照、上传图像三步操作,即完成了木材材种的现场初筛识别,整个过程只需要1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

以往木材的材种识别并没有这么便捷,李冬怡经历了这一变化。以前在查验现场想要识别进境木材的材种,一般是由现场关员寻找进口木材的树皮、截面等特征部位进行观察,同时结合自己的经验来作出初步判断。如果遇到不常见的树种,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就会下降。这时通常就需要将原木整段进行切割取样,送到实验室进行鉴别,费时费力,鉴别时间往往需要10天以上。如果遇到查验排队的情况,很可能带来滞箱费用。

受访单位供图

“现在我们借助‘鉴木’智能识别装备,通过对木材横切面实施打磨抛光、对焦拍摄、图像上传这三步操作,就可以快速完成木材材种的现场初筛识别。”李冬怡说,“现在还能通过识别装备内置的专家在线支持功能,与鉴别专家进行即时连线,开展远程联合鉴定识别,大幅提高了木材材种的鉴别效能。”

从“人眼”到“智眼”,这是“智慧海关”建设带来的变化,压缩下来的通关时长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的效益。杭州海关不断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智关强国”行动,致力优化通关流程,提升监管效能。嘉兴海关积极参与“智慧海关”建设,通过给一线执法科室配备气体残留检测仪、蛀虫声测仪、放射性检测仪、手持式核素识别仪、两用物项识别仪等智慧监管设备,为现场查验提供智能辅助,共同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

受访单位供图

“机器助人、机器代人,这是‘智慧海关’建设的生动体现。”李冬怡说。

现阶段,嘉兴海关正在探索将机器狗等技术逐步运用到包括进境矿产品在内的多场景口岸查验工作中。以往进境集装箱铜精矿需要查验关员进入集装箱内进行查验作业,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未来,查验关员将通过智能平板远程操控机器狗,摄像头同步传输实时画面,智能识别系统自动标注检疫风险点,逐步让查验关员告别高危作业,用科技精准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

“十四五”期间,嘉兴港蓬勃发展,展现出世界一流强港的风貌。2024年,嘉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4099.70万吨,装箱吞吐量370.38万标箱,在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中晋升15个位次、排名第60。“我很荣幸能够作为这片繁荣背后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成为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故事里的一枚注脚。”李冬怡说,“我将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当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门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