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建行衡水分行 “失联” 谎言背后:维权僵局的新迷局2025 年 10 月 27

建行衡水分行 “失联” 谎言背后:维权僵局的新迷局

2025 年 10 月 27 日,衡水消费者的维权之路迎来荒诞一幕:当他通过 12378 热线转建行总行追问进展时,得到的回复竟是 “衡水分行表示无法联系到您,请直接与其沟通”。而事实是,该行领导 7月电联并面谈、9 月电联沟通,10 月建行衡水分行工作人员亦有联系,“失联” 说辞显然与真相相悖。这场刻意制造的 “沟通障碍”,为持续 8 个月的维权僵局再添迷雾。

“无法联系” 的谎言,本质是拖延战术的升级。自 2 月投诉以来,消费者历经 200 余次诉求,从“强制”开通龙支付、手机银行到信息泄露、“欺诈”话术诱导、认错不追则等问题,衡水分行始终以 “流程繁琐”“领导出差” 搪塞。如今编造失联理由,实则试图将沟通责任甩给消费者,以 “对方不配合” 为由阻断监管督办路径。这与《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中 “银行需主动沟通处理” 的要求完全相悖。

谎言背后是治理失效与责任逃避的双重作祟。内部 “权责真空” 下,客服与管理部门互相推诿,消保部门沦为 “传声筒”,无人愿为追责买单。若承认持续联系消费者,就需回应为何 8 个月未出处理结果,更要直面“强制”开通服务与业绩挂钩、信息泄露渠道等核心问题,而这些都可能牵出深层管理漏洞。

监管机制的执行短板更让谎言有机可乘。根据规定,12378 投诉需 60 日内出具方案,且监管依赖银行自行反馈。衡水分行正是利用这一漏洞,以虚假回复规避监管压力,此前其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行为未受公开处罚,更助长了 “违规无代价” 的底气。

从当面认错到编造失联,建行衡水分行的态度转变,暴露了部分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这场 “失联” 谎言不仅是个体维权的阻碍,更是对金融消保体系的公然挑战 —— 唯有监管强化核查问责,刺破此类虚假回复的遮羞布,才能让维权之路回归正轨。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建设银行黑猫投诉[超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建设银行衡水分行河北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