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长城距今两千多年,为何从不倒塌?原来秦始皇用了一个残忍的方法 两千多年过去了,

长城距今两千多年,为何从不倒塌?原来秦始皇用了一个残忍的方法 两千多年过去了,万里长城依然屹立在崇山峻岭之间。很多人都好奇,古代没有钢筋水泥,这道石墙为什么能撑这么久不倒?答案藏在秦始皇定下的一条狠规矩里——每块砖都要拿命来保证质量,不合格就得死。这种用人命换工程质量的做法,残酷得让人不寒而栗。 公元前259年,嬴政出生在赵国邯郸。他父亲异人当时在赵国做人质,母亲赵姬原本是吕不韦的歌姬。因为秦赵两国关系紧张,嬴政在邯郸的日子过得很苦。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当上秦王,但朝政都被相国吕不韦把持着。吕不韦封地十万户,被尊为”仲父”,权力大得很。 吕不韦和太后赵姬有私情,怕被发现,就找了个叫嫪毐的人假装受了宫刑,送进宫侍候太后。嫪毐后来封了长信侯,还和太后生了两个儿子。公元前238年,嫪毐起兵造反,被22岁的嬴政平定,车裂示众,两个私生子当场摔死。第二年,吕不韦被流放,喝毒酒死了。从此嬴政真正掌权,开始用李斯、王翦这些人,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花了十年灭掉六国,建立秦朝,自称始皇帝。 统一以后,秦始皇面临北方匈奴的威胁。公元前214年,他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接着下令修建万里长城。这项工程征调了全国数十万劳力,从15岁到60岁的男丁,不管你是谁,都得去干活。拒绝的话全家连坐,轻则打板子,重则杀头。 工地上的情况惨得很。监工把人分成队,百人一队,千人一屯,队长屯长都要按手印保证完成任务。有人逃跑,队长先挨打,屯长丢官。采石场里,民夫们用铁镐凿石头,一块石头几百斤重,十几个人才拖得动。烧砖场更累,和泥的人要赤脚在泥浆里踩,踩到泥料又细又粘才行。砖坯晾干后送进窑里烧七天七夜,窑工不能睡觉,稍不注意火候,整窑砖就废了。 最狠的是检验砖块的规矩。检验官拿着铁锤,把四块砖排好,照着最后那块狠狠一砸。要是前三块砖不动,最后那块碎了,说明砖合格。要是出现裂缝,整批砖都不能用。按《秦律》的规定,做出不合格砖的工匠,第一次犯错要割掉鼻子,还要在脸上刻字。第二次再做不好,直接杀头,尸体就埋在工地边上。 有个工匠第一批砖不合格,鼻子被割了,脸上烙了”次品”两个字。第二批又没过关,监工二话不说叫人把他拖出去砍了,草草埋在城墙根下。这种严酷的制度确实保证了建筑材料的质量,每块砖都是工匠用命换来的。砌墙的时候也不能马虎,城墙每砌高一尺就要夯实,夯得不够结实,整段墙推倒重来,负责的屯长要杀头,队长挨打。 运输材料也是要命的活。山坡上开出之字形的路,铺上滚木,十几个人拉着装满砖石的车往上走。夏天太阳晒得人睁不开眼,冬天北风吹得手脚都裂口子。有人累得撑不住松了手,车连着砖石滚下去,砸死好几个。监工只是在册子上记一笔,第二天又抓新人来补上。 就这样干了十几年,到公元前204年,这道防线基本修好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一万多里。城墙底下宽十五步,顶上宽十二步,高五丈,每隔几里一个烽火台,每隔几十里一个关口。这道墙修好后,匈奴骑兵很难大规模南下,蒙恬守着边疆,匈奴都不敢过来。 可秦始皇自己没享到福。公元前210年七月,他第五次出巡,走到沙丘平台就病死了,当时50岁。中车府令赵高怕长子扶苏继位后重用蒙恬,对自己不利,就把始皇的遗诏扣下了。他先劝胡亥夺位,又威胁李斯说扶苏当皇帝肯定用蒙恬做丞相,你就没权了。李斯想了想,同意了。三个人伪造了两份诏书,一份说胡亥是太子,一份给扶苏和蒙恬定罪,让他们自杀。 为了瞒住始皇死了,赵高让人每天往御车里送饭,装作皇帝还活着。几天后尸体开始烂了,臭味飘出来,赵高就买了一车鲍鱼放在车边,用鱼腥味盖住尸臭。车队日夜赶路回咸阳,到了八月才发丧。胡亥当了皇帝,就是秦二世。 扶苏接到”遗诏”哭着要自杀,蒙恬觉得不对劲,劝他先查实。但扶苏说父亲让儿子死,还查什么,拔剑就死了。蒙恬不肯死,被关在阳周,后来也被赵高派人杀了。二世上台后听赵高的话,把二十多个兄弟姐妹都杀了,十二个哥哥在咸阳街上砍头,十个姐妹在杜县肢解。赵高掌权后继续加重赋税,还要修阿房宫。 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天下大乱。公元前207年九月,赵高逼着二世在望夷宫自杀,立子婴当秦王。子婴设计杀了赵高,灭了他全家。但已经晚了,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打进咸阳,子婴投降,秦朝灭亡。从统一到灭亡,才15年。 那道用无数人命换来的长城,后来一直在用。汉朝往西修,明朝又大修,现在看到的长城很多是明朝修的。两千多年过去了,这道墙还立在那里。当年那些被割了鼻子、砍了头、埋在墙根下的工匠,他们连名字都没留下。只有这道墙,还在默默说着那段用血和泪堆起来的历史。 秦始皇用严刑峻法保证工程质量,长城确实立住了两千多年。但这种拿人命换质量的做法,代价实在太大。您怎么看这种做法?当年那些工匠的牺牲,到底值不值?欢迎留言说说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