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焦点:红军城60%区域易主,31个乌军营陷入包围网 顿涅茨克州的深秋,炮火声盖过了风声。作为俄乌双方争夺的核心枢纽,红军城(乌克兰称波克罗夫斯克)正经历最激烈的鏖战——俄军最新战报显示,已在该方向完成对31个乌军营级部队的合围,5500名乌军被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公开坦言,此地“战局已到最艰难时刻”,城区内外巷战胶着,后勤补给线几近断裂,却仍强调“将战斗至最后一刻”。 这座人口超10万的城市,从2014年起就握着顿涅茨克地区的“生命线”——一条贯穿南北的补给公路,让它成为乌军防御体系的后勤核心,此前多年一直是乌军对抗东部武装的战役集群“大后方”。围绕这座枢纽的拉锯,早在2024年就已拉开序幕:当年8月乌军集中主力发动库尔斯克战役,俄军趁机调转攻势向红军城推进,乌军被迫分兵回防;12月俄军突破至城郊舍普琴科村,却在后续数月陷入阵地对峙。 2025年7月,战场态势迎来转折。俄军从红军城东南方向悄然渗透,双方开始在城区街巷展开“逐屋争夺”的消耗战。8月的顿巴斯突破战更让乌军防线震动——其内部信源称俄军单日推进15公里,直接冲垮后方防御,乌军指挥层无奈承认“步兵兵力不足,导致防线出现多处缺口”。尽管乌军紧急调派预备队反扑,双方在城郊展开“血肉磨坊”式的决战,但主动权已彻底倒向俄军:9月中旬俄军从东西两翼同时发力,拿下新经济镇后直插城区,如今已控制60%面积,城北推进通道、城南铁路线均落入其手。 战场之外的博弈同样暗流涌动。就在俄军通报合围战果前,美国突然出手制裁俄罗斯两大石油巨头,试图以经济手段逼俄停火;紧随其后,特朗普宣布取消原定的美俄领导人会晤,称“当前时机不成熟”。对此,普京的回应带着强硬底气:“制裁伤不到俄经济根本,反而会让油价暴涨,让西方自己难受”,特朗普则隔空回应“半年后见分晓”。《华尔街日报》的评论点破关键:布达佩斯峰会的无果而终,预示着这场冲突可能进入“持久战”阶段——普京认定能耗尽乌克兰的战争潜力,而西方也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多轮制裁下,俄罗斯经济依旧保持着韧性。 眼下的红军城,巷战仍在持续。被围乌军不仅要面对后勤短缺的困境,城内活跃的俄军侦察小组更让防线漏洞百出;而俄军一边收紧包围圈,一边在哈尔科夫州库皮扬斯克地区再围5000名乌军,同时高调公布核动力巡航导弹“海燕”1.4万公里的试射成果——战场攻势与战略威慑双管齐下,这座枢纽城市的最终归属,正成为左右整场冲突走向的关键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