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团结报
□刘军峰
当前,青年群体阶层分化与社会流动日趋加剧,思想样态纷呈各异,多元化趋势十分突出,“社会再组织化”面临群体性难题,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科学化导向亟待完善,特别是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地域习俗、文化状况、学业学历、社会身份等青年群体的工作抓手与平台,需加强规划部署,持续提升科学化建设水平,深入研究“大统战”框架下青年群体“分众化”“圈层化”机制的构建运行。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做好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工作,需要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对青年的领导,强化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积极探索巩固与扩大青年爱国统一战线的方法与路径,更加有效推进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工作迈上新台阶。
积极关注青年群体的时代性特点,凸显“思想引领”“服务青年”“培根铸魂”等价值导向,更广泛地团结联合广大青年,凝心聚力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如何开展、是否有效、有无偏离工作目标与相关要求,需积极重视以下几点: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直接关系到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性质、方向和命运,是实现青年爱国统一战线目标要求的最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领导力量的强弱、组织的科学化水平与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工作政治方向的引领、政治体系的统领、重大决策的决断密切相关。
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工作需要遵循《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章程》《青年联合会组织办法》《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政策具有导向统筹作用,确保各项工作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为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工作提供目标指引和职责定位。政策支持力度的强弱、效用的发挥,对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具体开展具有现实导向意义。
密切关注不同界别、教育程度、地域文化等青年群体的成长规律和特征。青年群体代际认同与代内分化双向趋势兼而有之,多层年龄段跨越、多重身份叠加、多元社会活动交互,加之心理素质、家庭背景、职业状况、受教育程度、地域时空等因素差异的影响,致使青年个体、群体思想发生着动态变化,因此科学到位、及时准确地对青年问题展开研究是有力、有效、有针对性开展相关统战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
优化青年爱国统一战线的工作方法,注重加强统战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以政治素质建设引领及强化业务能力提升。系统完善统战干部专业化能力教育培训,创新教育方式手段,提升专业化能力建设成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重点与全员相结合的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统战干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平台。倡导基层锻炼实践,切实提高实操能力。引导统战干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践的动力,鼓励干部深入青年群体之中、深入青年工作第一线,通过实地调研、参与实践锻炼,增强解决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中国共产党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历史经验、理论经验、实践经验,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相关经验做法的学习实践、探索总结、推广应用。可以积极组织经验交流、学术论坛等活动,支持各方深度参与青年工作现场会和工作交流会,共同提炼工作经验、介绍先进典型,形成一系列经验成果。
开展青年爱国统战工作,需要注重网络社区、优秀文化、社会心理等“场景环境”的营造和改善。一是要净化改善相关场景生态,营造开展青年统战工作的网络及文化生态,形成良好的统战工作氛围;二是要加强青年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进工作单位、进生活场所、进青年头脑;三是要构建完善青年群体交往交流交融的活动平台和机制体制,发挥好、应用好各类理论及实践教育基地的作用,鼓励青年群体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增添感情、增进共识,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总之,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工作是政治要求严格、组织体系严密、目标指向明确、服务特色鲜明、对象人群广泛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方法+路径”组合视角,科学构建工作体系,综合施策,系统展开及推进,精心打好“组合拳”,努力做好“功夫菜”,做到目标要求明确,方法路径科学,工作成效显著。要在“巩固与扩大”上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在弘扬爱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上用心用力、有为有效。紧扣“凝心聚力”,把握“大团结大联合”这一统一战线的主题,全面掌握青年统一战线工作政策方针,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持续强化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主责意识,持续放大青年统一战线品牌建设的集成效应,持续推进“一抓到底”的落实体系,持续防范化解青年统一战线工作中的系列风险,做好青年统战工作。
(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