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太阳系有颗“杨振宁星”,已经运转45亿年! “杨振宁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

太阳系有颗“杨振宁星”,已经运转45亿年! “杨振宁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是太阳系中的一块“大石头”,编号3421。 由于杨振宁的科学成就举世瞩目——他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斩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更以“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和“杨-巴克斯特方程”影响深远,用他的名字命名以示表彰和纪念,当之无愧。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用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观测到这颗未曾记录在册的小行星。 后来,爱国企业家方润华先生提议,把这颗星的命名荣誉授予杨振宁:他为中华民族争了光,在世界上颇有名望,还帮祖国推动了不少重要科研项目,贡献特别大。紫金山天文台觉得这个提议很好,于是向国际天文学会提交申请。 1996年5月3日,国际天文学会批准了命名申请 。第二年5月25日,中国科学院和江苏省政府在南京金陵饭店隆重举办专门的命名仪式,杨振宁本人也亲赴现场,还参观过发现它的天文台 。 在“小行星带”,这里挤满了几十万颗小行星,都是太阳系诞生时剩下的“边角料”,“杨振宁星”是其中之一。 “杨振宁星”围绕太阳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最近的时候离太阳约3.04亿公里(差不多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2倍);最远的时候约3.66亿公里;平均距离太阳大概3.35亿公里。 “杨振宁星”绕太阳公转一周大概是3年4个月(专业上算3.34年)——比火星绕太阳的时间(约2年)长,比木星(约12年)短,它的“一年”等于地球的3年多 。 “杨振宁星”对人类没有威胁!它一直按固定轨道平稳运行,轨道倾角只有2.47度,差不多贴着太阳系平面平稳运行,不像有些小行星轨道歪得厉害,容易“闯祸”(比如靠近地球)。 “杨振宁星”的直径大概在8公里至15公里之间,是个不规则的、凹凸不平的大岩石。 在地球上,人类肉眼看不见它!它的亮度特别暗,只有用大型天文望远镜才能观测到它的踪迹。 “杨振宁星”个头小、年龄大。它和整个“小行星带”的天体一样,形成于约45亿年前——差不多和太阳系(包括地球)同岁。 如今杨老虽然肉身仙逝,但是他的科学遗产和家国情怀,将像“杨振宁星”一样永恒!他那句“最大贡献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己不如人的心理”,连同跟邓稼先“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早已和这颗小行星一道,化作照亮中国人和全人类继续前行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