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化:本来可以从从容容,结果非要把自己搞到“连滚带爬”。 郑智化又火了,只不过这次让他火起来的,并不是什么好事。 10月25日下午,郑智化在微博上发文控诉,指责深圳机场的服务“没人性”。深圳机场升降车与机舱门之间存在25厘米的高度差,但机场工作人员“拒绝调整设备”,同时还“冷眼旁观”他“连滚带爬”地登上飞机,这让他这个残障人士感受到了极大的屈辱。 谁能想到,那个唱着“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的郑智化,会在本该便捷的机场,遭遇这样的难堪!25厘米,对普通人来说不过是一步跨过的距离,对靠轮椅出行的郑智化而言,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更让人寒心的是工作人员的态度——调整设备本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可他们不仅拒绝配合,还站在一旁冷眼旁观,仿佛在看一场与自己无关的闹剧,这种冷漠比高度差本身更伤人。 熟悉郑智化的人都知道,他这辈子都在和“不便”抗争。3岁时因小儿麻痹症落下终身残疾,双腿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行走,童年里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轮椅和拐杖上度过的。可他从没向命运低头,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考上名校,后来闯入乐坛,用《水手》《星星点灯》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那句“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在困境中挣扎的人。 这些年,郑智化早已习惯了出行的种种不便,但他从未要求过特殊对待,只希望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基本的便利。早年他到各地演出,主办方哪怕条件简陋,都会想尽办法搭建无障碍通道,有的工作人员还会主动上前搀扶,这份善意让他一直记在心里。可深圳机场的这次经历,彻底打破了他对公共服务的信任——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枢纽机场,按理说无障碍设施和服务都该走在前列,可实际情况却是“设备有缺陷,服务更缺位”。 有人说“郑智化是不是太矫情了”,这种说法简直荒唐!残障人士的出行权益,早就写进了相关法规,机场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有义务保障每一位旅客的出行安全和尊严。25厘米的高度差,看似不大,却可能让残障人士面临摔倒受伤的风险,工作人员一句“拒绝调整”,背后是对职责的漠视,更是对残障群体的偏见。郑智化的控诉,从来不是为了个人泄愤,而是为了所有残障人士发声——他们想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平等的对待,是不用“连滚带爬”就能体面出行的权利。 更讽刺的是,深圳机场官网还赫然写着“打造无障碍出行环境,关爱特殊旅客”的标语,可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这种“嘴上喊着关爱,行动上却冷漠至极”的形式主义,比没有无障碍设施更让人失望。现在很多公共场合,都打着“无障碍”的旗号设置坡道、升降梯,可往往要么被杂物占用,要么设备无法正常使用,最后都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 郑智化的“连滚带爬”,撕开了公共服务的遮羞布。他这辈子见过太多风雨,从童年的病痛到事业的起伏,都没让他轻易低头,可这次机场的冷漠,却让他感受到了“极大的屈辱”。这不是他玻璃心,而是每一个有尊严的人,都无法忍受这种被漠视、被敷衍的对待。 这件事也该给所有公共服务机构提个醒:无障碍服务不是“额外福利”,而是必须履行的责任;关爱特殊群体不是“口号”,而是要落实到每一个细节里。25厘米的高度差,调整起来并不难,难的是那份真正把旅客放在心上的同理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