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刚传来消息! 泰国正式宣布了 2025年10月25日下午,泰国总理阿努廷在电视讲

刚传来消息! 泰国正式宣布了 2025年10月25日下午,泰国总理阿努廷在电视讲话中宣布,因泰国王太后诗丽吉于今日下午三点半不幸去世,享年93岁,因此将取消前往韩国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行程。 这可不是普通的王室成员离世,能让一国总理放弃亚太地区最高层级的经济峰会,诗丽吉在泰国的分量早已超越“国王母亲”的身份。对无数泰国人来说,她是刻在生活里的“国民母亲”——8月12日她的生日,就是泰国法定的母亲节,茉莉花会在这天铺满街头,那是民众送给“国家母亲”的祝福。 这位传奇女性的一生,几乎贯穿了泰国的现代史。1932年生于贵族家庭的她,跟着外交官父亲在欧洲长大,英法双语流利,钢琴造诣堪比专业演奏家,原本梦想是当音乐家。可1948年巴黎火车站的相遇,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15岁的她结识了20岁的普密蓬国王,两年后订婚,1950年正式成为王后,从此把个人命运和泰国绑在了一起。 她从不是躲在国王身后的“花瓶”。1956年普密蓬短期出家,26岁的她以摄政王后身份执掌国政,审批文件、主持国务会议,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更难得的是,她懂如何用“柔软的力量”凝聚民心:1976年创立“王室扶助传统工艺基金会”,把濒临失传的泰丝织造捡回来,教乡村妇女手艺,再帮她们对接市场,硬生生让泰丝成了泰国的“国家名片”。到现在,这个基金会已经帮了十万多妇女,多少家庭靠这一针一线撑起了生计。 她的脚步从来没停在皇宫里。普密蓬夫妇当年跑遍了泰国77个府,专挑最偏远的山村去。看到山地部落种鸦片维生,就教他们种咖啡、水果替代;发现农村妇女没收入,就搞手工艺培训;甚至牵头在清迈、普吉种了五十多万棵树,呼吁保护亚洲象。曼谷街头的市民萨西接受采访时哽咽着说:“她不像高高在上的太后,更像家里的长辈,现在她走了,心里空落落的”,这话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诗丽吉的影响力早已渗透到泰国的骨血里。她四度登上《国际最佳著装名人榜》,却特意和法国设计师合作改良泰式国服,把民族服饰变成国家符号;她长期担任泰国红十字会主席,足迹遍布灾区,用慈善项目为基层医疗搭起架子;甚至手握陆、海、空三军最高军衔,成为王室稳定的重要支柱。这种“柔能聚民心,刚能稳政局”的智慧,让她在1985年的绯闻风波后仍能稳坐高位,连普密蓬国王最终都选择原谅,足见她在王室权力结构中的不可替代性。 阿努廷的选择,本质上是对这种民心与传统的尊重。要知道APEC峰会聚集了21个经济体的领袖,GDP总和占全球60%以上,原本敲定的多边会晤、经贸磋商都是实打实的“外交红利”。但他不仅取消了行程,还立刻宣布全国降半旗30天,公务员穿黑服哀悼一年,呼吁民众90天内着素服,连娱乐活动都建议酌情调整。这种安排并非小题大做,2016年普密蓬国王去世时泰国曾禁娱30天,而诗丽吉作为“九世王时代最后一个精神符号”,她的离世本就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有意思的是,阿努廷没把所有外交事务都搁置,特意保留了次日赴马来西亚签署泰柬和平方针的行程,签完立刻回国。这步棋走得很稳:既守住了哀悼王室的底线,又没耽误关乎边境稳定的关键事务——要知道泰柬边境此前多次交火,16.8万民众流离失所,此时抽身不得。这种权衡里,藏着对“国之根本”的清醒认知:民众对王室的情感,才是政局稳定的基石。 现在曼谷大皇宫外,已经挤满了身着黑色素服的民众,他们手捧诗丽吉的肖像,默默等待瞻仰遗体。医院里她住过的病房,还摆着子孙送的鲜花;乡村里她扶持的泰丝作坊,织机或许会停摆几日。这些细碎的场景,比任何公告都更能说明问题:真正能被记住的,从来不是王室的光环,而是落在普通人身上的温暖。 诗丽吉走了,但她留下的不只是19顶国王为她打造的王冠,还有十万妇女手中的丝线,五十多万棵扎根大地的树木,以及一个把“君主与民同心”刻进传统的泰国。阿努廷放弃APEC的选择,说到底,是读懂了这份传承的重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