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郑智化登机不顺这个事儿 总算弄明白了 原来最委屈的不是他,而是 扶他上飞机的那两

郑智化登机不顺这个事儿 总算弄明白了 原来最委屈的不是他,而是 扶他上飞机的那两位小哥 ​郑智化登机过程不顺,一时气头上用了“连滚带爬”形容,结果监控曝光后,大家看到服务小哥全程推轮椅、扶腿进机门,舆论跟着变了样。 说起来,郑智化这辈子跟“不便”俩字早就绑在了一起。两岁那年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蚀坏了神经,右腿彻底失去了正常发力的能力,从记事起就没离开过轮椅。这种身体条件下,他连日常起身都得借力,更别说在机场面对登机车与舱门25厘米的高度差——对普通人不算事儿的距离,对他就是道跨不过去的坎。也难怪他会动气,那种想发力却浑身使不上劲的无助,恐怕没经历过的人很难共情。 但监控镜头里的画面,确实跟“连滚带爬”差得远。那两位小哥,一个是航司地勤,一个是机组人员,全程弓着腰推轮椅,到了机门口干脆一个扶肩、一个托住他的右腿弯,几乎是半托着把人送进机舱,镜头里都能看见其中一人额角冒了汗。他们没做错什么,甚至超额完成了职责——按当时的规范,远机位轮椅旅客保障本就只有1名工作人员,是机场后来整改才把人数加到2名。 这事儿最拧巴的地方在于,两边都算不上“错”,却偏偏闹得沸沸扬扬。郑智化的气话不是凭空来的,登机车因飞机装载货物时会上下浮动,必须保持20厘米安全距离,可这个“安全规范”没考虑到轮椅旅客的实际困境,那种被卡在中间的窘迫,足以让积累多年的委屈爆发。服务小哥更冤,明明尽心尽力,却差点因为一句气话背锅,幸好郑智化后来及时澄清,专门提了“小哥服务非常好”,还为用词不当道了歉。 更值得琢磨的是舆论的转向。一开始大家盯着“连滚带爬”“没人性”这些词,顺着情绪就把机场骂了个遍,没人去问高度差的原因,也没人关心服务人员做了什么。直到监控流出,风向立刻反过来,又有人指责郑智化“夸大其词”。这种非黑即白的判断,恰恰忽略了事件的核心——特殊群体的出行保障,本就不该卡在“规范”和“需求”的缝隙里。 好在这事儿没白闹。深圳机场连夜整改,不仅承诺优先给轮椅旅客安排廊桥,还试点了带坡度的连接装置,从根源上解决高度差问题。郑智化也说了,比起个人委屈,能让更多残障人士受益才更有意义。这或许就是这场风波里最亮眼的地方:没有执着于追究谁对谁错,而是把情绪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说到底,轮椅上的郑智化,和机场里的服务小哥,本就不是对立面。一个需要被看见困境,一个需要被认可付出,而我们这些看客,更该少点情绪跟风,多点对“具体的人”的关注。毕竟,衡量服务好不好,从来不是看有没有规范,而是看规范能不能接住那些藏在细节里的难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