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家门口的预制菜

转自:嘉兴日报

■赵启民

小区大门口旁边是一排十多家的餐馆,有面馆、湘菜馆、火锅店等,我几乎吃遍了。但平时吃的不知道是不是预制菜,店家从来没有明说。

我吃过几回的一家面馆,面条是热乎的,但番茄炒鸡蛋浇头却是一半热一半凉,让人疑心是预先制好的,客人点餐后,就临时加热。这家店上餐速度奇快,不到3分钟就能上一碗面,客流量在这一带还算不错,但浇头温度不均确实影响了口感。

还有一家湘菜馆,我也经常光顾。柜台上常常是摆好一排排成品菜,红红的辣椒铺上各色菜肴,红绿相间,油光闪亮,冒着热气,究竟是预制的还是现炒的,实在难以分辨。来这里就餐的大多是送快递、送水的,或者附近的打工族,这些人顾不上太多,只求快捷、便宜,饱腹后一溜烟走了,哪有闲工夫追究这些菜品的来历。

罗永浩与西贝之争后,风气就变了。顾客就餐的节拍慢了下来,点餐时伸头探脑,吃饭时细嚼慢咽,目光时不时朝那玻璃幕墙的后厨望去,要亲眼见证灶火升腾才放心,有的认真的人还不时拿出手机拍眼前的饭菜。

商家嗅觉最灵,闻风而动。为了留住客人,店家也是想尽办法与预制菜撇清关系。一夜之间,许多餐馆门口竖起了牌子,上书醒目大字“本店拒绝预制菜”,两行小字标注得更具体:“专注现场,趁热更好”,还在“中央配送,料包出餐”上面打个红叉,挂牌之后生意果然热闹起来。

一拨接一拨的顾客进门时,眼神里还存有几分忧虑疑虑,但终究比别家多了些人气,人的从众心理也是这里生意不错的原因之一。老板站在门口,满脸堆笑,仿佛挂的不是招牌,而是一面正义的旗帜。

进店后,我点了一份小炒黄牛肉,上桌时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嚼在口中肉质鲜嫩,辣椒炝香,感觉像是现炒现做的菜,但结账的时候可比上个月涨了几块钱。这家湘菜馆老板苦笑解释:“没办法,现炒耗油耗火成本也增加了不少的,再说也给厨师加了点薪水。”

上周六,带孩子去了一家火锅店吃饭,我发现儿童餐的套餐上标有“部分预加工”,看到我疑惑的表情,服务员马上解释说:“预制菜不一定不好,我们店会标明是否是预制菜的,不会隐瞒的。”

我为小朋友点了一份番茄意面鸡翅套餐,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小嘴油油的。我尝了几根意面,还挺筋道,又尝了一口鸡翅,还真没吃出预加工的味道。

回家路上,我看到湘菜馆等餐馆的“拒绝预制菜”的招牌非常显眼,也许这个招牌是一种预制,是为了让顾客吃得放心。而那家火锅店大大方方写着“部分预加工”不藏着掖着,也让人觉得踏实。在外面吃饭不就图个吃得明白也吃得放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