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湛江麻章:一场“海边听证”为红树林湿地重燃生机

近日,湛江市麻章区人民检察院在麻章区太平镇通明村西面的红树林保护区海堤旁,为“督促整治太平镇通明村红树林保护区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举行公开听证会。会场的不远处,便是涉案受损红树林湿地现场。

细致调查

为生态损害找准“病灶”

2025年6月,麻章区检察院在红树林湿地巡查中发现,位于麻章区太平镇通明村西面的红树林保护区内有成片红树植株枯萎死亡,死亡面积600余平方米,死亡植株约300株。枯死区域滩涂上落有大量生活垃圾,沿岸有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及淤泥堆积。8月,该院决定立案办理。

为查清红树植株死亡原因,检察干警先后多次会同有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邀请高校林业专家教授到事发现场进行勘查,调取有资质机构出具的《红树林死亡鉴定报告》,初步研判后认为,红树林湿地沿岸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投放,外源沙土落入滩涂覆盖红树植株呼吸根,是造成此次红树植株死亡事件的主要原因。

红树林死亡事件发生后,通明村投放复种了红树幼苗700余株,但岸边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乱投放现象依旧存在,仍有不少陆源垃圾、沙土落入滩涂,生态受损隐患仍未消除。同时,检察干警调阅了有关工作台账,在行政机关开展红树林湿地管护的工作细节中发现,各有关行政机关存在职责不清晰、协作不顺畅的问题,未能及时、准确查明红树林死亡原因,导致整治工作效果不佳。

为厘清各方职责、明确整改方向、扩大监督效果,麻章区检察院决定举行公开听证会,邀请了广东海洋大学林业专业教授刘素青,岭南师范学院法学院教授、海洋法领域专家学者孟庆吉以及湛江市人大代表、湛江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成员张博担任听证员,旨在从专业和法律等层面剖析红树林生态治理的难点堵点。

“公开听证+专家论证”

为生态治理解惑定向

听证会开始前,听证主持人邀请听证员和其他听证参加人前往受损红树林湿地进行实地查看,直观地了解涉案红树林湿地的受损情况。期间,检察干警向前来旁听的村民、渔民发放红树林保护宣传手册,并讲解检察公益诉讼和此次公开听证的功能和意义。

听证会上,行政机关代表和公共利益代表方分别就涉案区域生态受损情况、处置工作情况作了说明;刘素青结合现场勘查情况对《红树林死亡鉴定报告》进行了解读,并从专业角度提出了做好后续防治工作的建议;各听证员围绕红树植株死亡结果成因、行政管理职责划分和后续防治工作等议题进行提问。

经听证,各方就听证议题达成一致意见,明确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乱投放等人类活动是导致涉案红树林死亡的主要原因,各有关部门应当立足各自职能定位,加强协调配合,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举一反三做好涉案及周边区域的红树林湿地生态污染防治工作。

“这场听证会为这片红树林送来了‘及时雨’,从生态保护、法律等角度为红树林生态治理问题进行了解答,为开展红树林湿地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有效促进各职能部门凝聚协作共识,为通过法治手段提升区域生态治理水平提供了宝贵经验。”各参会人员、旁听人士纷纷对本次“海边听证”给予高度评价。

“海边听证”

为“绿色堡垒”再添新色

现场办案是对生态保护的积极回应。麻章区检察院持续深耕公益诉讼“责任田”,为守护好这片生长在“家门口”的红树林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坚持以特色办案守护特色资源,探索线索收集、调查核实、部门协作、科技应用和法治宣传等方面创新,形成以红树林生态保护为核心的“绿色堡垒”检察品牌。

麻章区检察院通过举行“海边听证”明确生态治理方向,增强检察监督刚性,打开基层群众认识生态文明的大门,为“绿色堡垒”再添新色,为红树林湿地“保护网”留下了检察公益诉讼的“蓝色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