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刷到一个视频,差点没把我笑岔气。 一个韩国妹子,心血来潮,想知道自己的祖国到底有多大。 于是她决定,开车,沿边境绕国家一整圈。 结果你猜怎么着? 两天不到,就到终点了,全程1300公里。 这妹子是首尔一家小公司的职员,26岁,平时下班就在出租屋里刷旅行视频。 她总刷到欧美博主自驾环国的内容,动辄一两个月的行程,跨越几千公里,配着“征服国土”的文案,看得她心头发痒。她从小在课本里学韩国南北长约500公里,东西宽约250公里,可数字没概念,总觉得“国家”就该是需要长途跋涉才能走完的存在。 她特意请了一周年假,花半个月工资租了辆SUV,还网购了帐篷和便携炉具。出发前一晚,她在社交账号发动态:“开启环国史诗之旅,期待路上的遇见。”评论区有人调侃“小心明天就到家”,她只当是玩笑,没往心里去。 第一天早上八点,她从首尔出发,沿着西海岸公路向南开。导航显示全程1300多公里,她计划每天开300公里,留时间拍照打卡。 可开了三个小时就到了仁川,又两个小时抵达成均馆,午饭在路边摊吃了碗冷面,下午四点已经快到光州了。她盯着仪表盘有点懵,这速度比平时通勤去郊区散心还快。 其实她不知道,自己走的根本不是完整的边境线。韩国陆地边境主要是与朝鲜的军事分界线,从1953年停战以来就设了非军事区,南北两侧各两公里内禁止普通民众进入,连连接两国的公路铁路都曾被爆破封闭。 所谓的“环国”,只能沿着可通行的海岸线走,而即便是整个韩国的海岸线总长5259公里,实际能连贯驾驶的路段也因地形切割变得很短。 第二天她起得更早,沿东海岸往回开。路过江原道时,她想靠近非军事区看看,却被士兵拦下,指着“民统线”的牌子告知前方是受限区域。她只好掉头,顺着12号环线公路继续走,中午在蔚珍的渔港吃了海鲜,下午三点导航就提示“已到达起点附近”。 回到首尔出租屋,她看着几乎没开封的露营装备,又翻了翻行程记录——两天总共开了1287公里,加油花了不到300块人民币。 她把视频剪出来发上网,配文“史诗之旅变周末兜风”,立刻引发热议。有人留言“我家在山东仁兆,往韩国运泡菜的货车,单程都比这远”,还有人科普韩国国土面积才10.329万平方公里,跟中国浙江省差不多大。 妹子后来在评论区回复,说这次自驾没让她觉得“国家小”,反而刷新了认知。她以前总奇怪为什么超市里的泡菜常标着“山东产”,现在才明白韩国山多地少,粮食自给率只有20%,连白菜都不够吃,根本撑不起全国的泡菜需求。 那些她以为“本土特色”的东西,早就和周边国家连在了一起。 这件事戳中了很多人的点:我们对“国家大小”的感知,往往被日常信息框定。韩国妹子的误会,源于她接触的地理知识多是本土视角,缺乏与其他国家的直观对比。而她的自驾经历,其实是在打破这种信息茧房——国家的疆域有固定里程,但人的认知边界可以无限延伸。 国家的大小从不是衡量价值的标准,重要的是能否清晰认识自身的位置。就像韩国虽小,却能在某些产业上做出特色;中国地域辽阔,也需要像仁兆镇这样的小镇深耕细分领域。妹子的“失败环国记”,本质上是一次有趣的认知升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