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霍坤峰
俗话说,金九银十。然而,2025年白酒行业的“金九银十”旺季并未如期回暖。截至10月28日,已披露第三季报告的5家上市白酒企业,无论单季还是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均呈现双双下降的现实情况。其中,上海贵酒(*ST岩石)的退市危机,更是将中小酒企的生存压力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业界人士认为,行业调整周期中,“马太效应”正加速重塑市场格局。

营收利润双跌成为常态,中小酒企跌幅“触目惊心”
三季度本是白酒消费的传统高峰,但这份财报却撕开了“旺季不旺”的现实。5家企业单季业绩全线下行,中小酒企成为本轮调整的“重灾区”。
从营收端看,5家企业三季度营收均同比下滑,跌幅呈“规模分化”特征:上海贵酒以83.49%的跌幅暂时“领先”,单季营收仅6512万元;皇台酒业、天佑德酒跌幅超30%,营收分别缩水至2094万元、2.28亿元;即便是区域龙头金徽酒,也出现4.89%的小幅下滑。利润端的表现更具冲击性:除金徽酒利润总额为上升,但净利润同比降33.02%,其余4家均陷入亏损:天佑德酒单季亏损2529万元,同比跌幅达158.52%;皇台酒业亏损2926万元,跌幅超300%;上海贵酒单季亏损4412万元,去年同期盈利的“不适用”标注,更凸显其业绩的断崖式崩塌。
业界分析,这一数据背后,是消费端与渠道端的双重挤压:消费复苏放缓下,商务、礼品等需求更倾向头部品牌;头部酒企渠道下沉,进一步挤占了中小酒企的区域市场空间,最终导致“弱者更弱”的格局。
全年业绩面临较大压力,上海贵酒陷入退市危机
将周期拉长至前三季度,行业调整的影响已全面渗透至全年业绩,上海贵酒的退市风险更成了行业的“警示样本”。
在营收层面,5家企业前三季度营收全部同比下滑:上海贵酒以84.92%的跌幅垫底,前三季度营收仅3.48亿元,仅为去年同期的15%;天佑德酒、皇台酒业跌幅超20%,金徽酒虽微降0.97%,但也终结了此前的增长趋势。利润端的颓势更显严峻:上海贵酒前三季度净亏损1.11亿元,同比扩大43.08%,已因持续亏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天佑德酒、皇台酒业净利润跌幅超40%,皇台酒业更是从盈利转为亏损,前三季度净亏7135万元。
上海贵酒的案例非常典型,作为曾以“白酒新势力”标签跨界入局的企业,其依赖“高端营销流量渠道”的模式,在行业调整中迅速失效。缺乏产区背书的高端定位难以打动理性消费者,依赖线上流量的渠道缺乏稳定性,最终导致业绩崩塌。这也印证了一个行业逻辑:白酒行业的竞争,终究绕不开“品牌积淀、品质根基、渠道壁垒”的核心要素,缺乏根基的“跨界玩家”,难以在调整周期中立足。
行业分化加速,中小型白酒企业或将迎来“生死抉择”
从第三季度与前三季度的业绩走势看,白酒行业的“马太效应”已进入加速期,市场正从“分散竞争”向“头部集中”重构,中小酒企的生存空间被持续压缩。
头部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在调整期愈发凸显。以金徽酒为例,尽管业绩小幅下滑,但依托区域市场的品牌认知和渠道网络,仍能维持盈利基本盘;反观上海贵酒、皇台酒业等中小酒企,既无全国性品牌影响力,又缺乏稳定的本地消费群体,在行业库存高企、渠道去库存的压力下,率先陷入营收暴跌到亏损扩大的恶性循环。
未来,白酒行业的分化或将持续加剧。目前,头部白酒企业的业绩还没有披露,但是可以预见,头部企业将通过产品升级和渠道下沉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而中小酒企若不能找到差异化路径,或是聚焦区域大众市场做深做透,或是发力低度酒、文创酒等细分赛道,或将面临被整合甚至出清的风险。上海贵酒的退市风险,正是行业调整的“警示灯”:白酒行业从来不是“营销故事”的赛场,而是“品牌、品质、渠道”的长期角力场。
业界人士表示,对于白酒行业而言,当前的调整既是短期消费复苏放缓的结果,也是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市场出清后,行业或将迎来更理性、更集中的发展阶段。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