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马拉松赛后,志愿者收拾现场的时候,一些围观的大爷大妈都来哄抢物资,未开封的矿泉水也被搬走,裁判在旁边喊不能拿,大爷大妈根本不听,依然我行我素。 比赛当天,赛道旁挤满观赛群众,选手冲线后陆续前往休息区。 大部分选手离场后,身着统一蓝色志愿服的志愿者开始整理现场物资。 赛道旁的补给点和终点区,散落着未拆封的瓶装矿泉水,还有封装好的能量棒、面包。 志愿者分工打包,据他们透露,这些剩余物资有明确安排:或由主办方捐赠给公益机构,或留存下次使用,并非可随意拿取的 “无主之物”。 志愿者专注打包时,外围观赛的部分大爷大妈围了过来。 起初只是观望,几分钟后,一位大妈先拿起一瓶矿泉水,见无人制止便放进手提袋。 这一举动像个信号,其他人纷纷动手:有人一次拿两三瓶夹在胳膊上,有人直接开纸箱往布袋里装,还有人顺手揣走能量棒。 现场渐乱,志愿者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劝说 “物资要统一处理,不能随便拿”,却没什么效果。 更无奈的是,负责秩序的裁判发现后,拿扩音喇叭喊 “这些不是废弃品,主办方会统一安排,别擅自拿取”,声音传遍现场,不少观众都听见了。 但大爷大妈们要么假装没听见继续装,要么加快动作怕被拦,还有大妈反驳 “放这儿也是放着,拿点怎么了”。 等他们离开,志愿者清点发现,矿泉水少了近一半,整理好的箱子也乱了,只能重新打包,原定的收尾时间被迫推迟。 现场观众议论纷纷,都觉得 “就算剩了,也得等主办方安排,不能直接抢”。 这场事件之所以受关注,正因它不是个例,但仍以成都事件为主,简要提一起相关情况。 成都某社区也曾为户外工作者设便民冰柜,初期大家按需拿取,没多久就有大爷大妈频繁多拿,有时把当日物资拿空。 社区最后靠播放提示音、安排人员协助管理,才缓解了问题。 但成都马拉松事件仍是最具代表性的。 它让志愿者的辛苦白费,打乱主办方安排,更引发公共秩序与素养的讨论。 其实真有需求,比如口渴想拿一瓶水,跟工作人员说一声合理取用,没人会反对。 可无视规则哄抢,既寒了公益的心,又破坏公共秩序,实在没必要。 关于成都马拉松赛后大爷大妈哄抢物资的事,网友们在评论区讨论得很热烈。 有网友说:“就算是剩余物资,也得等主办方安排吧?志愿者辛辛苦苦打包,裁判还喊了不能拿,怎么就非要抢?这跟明着拿别人东西没区别,太没规矩了。” 还有人吐槽:“最气的是志愿者的辛苦白费了,本来要捐或者留着下次用,现在少了一半,后续工作都被打乱。 这些大爷大妈光顾着自己占便宜,根本没考虑别人。” 也有网友联想到类似情况:之前重庆爱心冰柜被拿空也是这样,总有人觉得放着也是放着,可这些物资是给有需要的人准备的,不是谁想拿就能拿。真口渴拿一瓶没人说,批量哄抢就是贪心。 不少网友还提到公共素养:公共场合得守规矩,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样的事传出去,也影响地方形象,希望大家多为别人想想,别让好事变糟心事。 那么到最后,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