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万一阿根廷,美国,巴西三国大豆全部涨价,中国怎么办? 真要是哪天这三国都一起涨价

万一阿根廷,美国,巴西三国大豆全部涨价,中国怎么办? 真要是哪天这三国都一起涨价,咱们也不用慌,国家早把后手都准备好了,根本不会被他们卡脖子。 你想啊,咱们基本每年要进口八千多万吨大豆,尤其是2024年实际进口量都突破1.05亿吨了,对外依存度高达83.57%,其中从巴西、美国、阿根廷这三国进口的比例就占了96.05%——要是真被这仨拿捏了,那粮油价格不得乱套? 但早在这三国敢抱团涨价之前,咱们的布局就已经悄悄铺开了。 就说2025年10月那波操作,巴西大豆先跳出来搞事情,价格直接飙到650美元一吨,比当时的美国大豆还贵66美元,一群出口商还明目张胆喊着“要赚回前三年的利润”,摆明了想把咱们当冤大头宰。 结果呢?中国买家压根不惯着,二话不说暂停了180万吨新订单,紧接着48小时内就转头跟阿根廷签了130万到300万吨的大单,报价直接比巴西低了30到40美元,还顺手把乌拉圭近30%的出口量都包圆了,俄罗斯大豆也通过专门开通的快速通道补位进来。 这下轮到巴西傻眼了,圣保罗港和桑托斯港堆了近200万吨大豆卖不出去,每天光滞港费就得掏120万美元,库存堆得够放快7个月,再放下去豆子都要发霉变质了,最后只能乖乖降价18美元一吨,还赶紧派代表团来中国说好话求和。 这波操作把“多元采购”的底气展现得明明白白,哪能让他们说涨价就涨价?不过话说回来,就算这三国真能暂时拧成一股绳,咱们手里还有储备这张王牌没亮呢。 中储粮手里攥着的4500万吨大豆储备,足够全国用上三个多月,单是东北地区那200万吨储备,就够撑好几个月。 而且这储备不是死放着的“压舱石”,而是能灵活调动的“调节器”——2025年10月刚拍卖了4万多吨国产陈豆,11月还计划追加投放进口储备豆,轮换机制玩得溜得很,就是专门用来对付这种“坐地起价”的情况,稳稳压住市场价格。 之前有人担心“三大国一起涨价会断供”,可看看这储备量,就算短期进不来货,咱们也能靠库存撑到找到新货源,根本不会出现断档慌神的情况。 再往国内看,这些年的大豆振兴计划也不是白搞的“面子工程”。 2023年咱们的大豆产量就到了417亿斤,比1949年多了315亿斤,这可不是小数目;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实在,直接要求把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扩大到1亿亩——这招高就高在不额外占耕地,玉米和大豆能在同一块地里一起长,既不耽误玉米产量,还能多收大豆,预计能多产1500万吨大豆,相当于补上了现在从阿根廷进口量的三倍多。 虽然现在国内产量才2065万吨,只占总供应量的16%,但架不住每年都在涨,以后自给能力越来越强,对进口的依赖自然就弱了,他们想涨价的底气也就没那么足了。 除了“开源”,咱们在“节流”上也有狠招——从需求端下手。 要知道,大豆主要就两个用途:榨油和做豆粕当饲料。 现在咱们正在推杂粕替代豆粕,像菜籽粕、棉籽粕这些以前不太起眼的东西,现在能顶15%的豆粕用量;农业农村部还专门定了目标,2027年前要把饲料里的豆粕占比从15.3%压降到12%。 别小看这3.3个百分点,换算下来一年能少用几百万吨大豆。 而且还有更巧的办法,用大豆直接替代豆粕——1.26斤熟大豆的蛋白含量就相当于1斤豆粕,只要处理好里面的抗营养因子,调整下饲料配方,就能省下不少豆粕,等于间接减少了大豆进口需求,等于从源头削弱了那三国的定价权。 另外,咱们还早就培养了俄罗斯这个“新伙伴”,潜力大得很。 2023年12月那阵,两列装着3484吨大豆的中欧班列从俄罗斯直接发往山东,这还是首次用中欧班列运大豆;单12月这一个月的回运量,就达到了2022年同期的11.76%。 而且咱们早就在俄罗斯远东布局了,建了2个自营仓、6个合作仓,还和近百个农场签了合作协议,打通了黑河港、同江港的运输通道,现在四川、浙江的企业都已经实现了俄罗斯大豆进口零的突破。 虽然以前俄罗斯大豆占咱们进口量不到1%,但架不住咱们布局早、动作快,现在还在推进1700万吨大豆供应协议,以后这部分量上来了,三大国想靠涨价卡脖子,就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额还剩多少。 最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还攥着个“致命软肋”——他们仓库里堆着2000多万吨大豆,价格都跌到十年最低了,农场主急着找销路都快愁白了头。 真要是这三国敢凑一块儿涨价,咱们只要稍微放宽点对美豆的进口限制,美国的大豆就得抢着冲进来拉低价格,到时候巴西和阿根廷肯定坐不住,毕竟谁也不想看着自己的市场被美国抢走。 这就跟下棋似的,咱们早把对方的棋路摸得门儿清,手里握着多元采购、储备调节、国内增产、需求替代这几张牌,还捏着美国农场主的“命门”,哪会被他们随便卡脖子?之前巴西想坐地起价的教训就在眼前,真当咱们这些年的布局是摆设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