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美军两架军机刚在南海坠毁,特朗普急着给事件 “定性”,对关键的事故原因一笔带过,反而着重把 “不认为有人蓄意破坏”挂在嘴边,避重就轻的姿态藏都藏不住。 特朗普的 “空军一号” 刚在东京羽田机场停稳,围堵的记者群就爆发出密集的提问声。没人纠结美日接下来要谈的经贸合作,所有镜头都对准了两天前南海发生的离奇事件 —— 美军两架军机先后坠毁。这位总统没打官腔,张口就抛出了自己的判断:“大概率是燃料质量不过关。” 这话一落地,网上的讨论直接炸了锅。要知道美军在南海的军事部署向来以 “精密”“高效” 为标签,如今两架军机接连出事,本身就透着蹊跷。 更让人疑惑的是,美国海军只确认了坠毁机型是 MH-60R “海鹰” 直升机和 F/A-18F “超级大黄蜂” 战斗机,事发时间是 10 月 26 日下午,机组人员全部获救,其他关键信息一概不提。精确坠机点、是否执行同一任务、当时周边是否有其他国家舰船活动,这些核心问题全被按下不表。 熟悉南海局势的人都清楚,这片海域从来不是平静的 “练兵场”。早在上世纪初的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中方飞行员王伟为捍卫领空主权壮烈牺牲,那份家国情怀至今让人动容。 而近些年,美军军机在南海的活动频率简直离谱,侦察机抵近侦察、战斗机演练巡航成了常态。有数据显示,美军每年在南海的军事行动次数超千次,高强度的部署之下,装备损耗和人员疲劳问题早已显现。 这次两架不同类型的军机同时坠毁,在美军近年的训练记录里都极为罕见,绝非 “偶然” 二字能解释。 特朗普在专机上接受采访时的语气挺随意,说自己已经跟军方沟通过,“这种情况太不寻常了”,但又明确否认是蓄意破坏,把锅甩给了劣质燃料。 可稍微懂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美军的后勤保障体系号称 “全球顶尖”,燃油供应要经过多层检测,从提炼到加注都有严格标准。 之前美军也曾曝光过军机维护丑闻,F-35 战斗机曾因零件缺陷多次停飞,“海鹰” 直升机也有过液压系统故障的记录,但直接把坠毁原因归罪于燃料,未免太敷衍。 再看东京这边的迎接阵仗,简直夸张到让人咋舌。1.8 万名警察全员上岗,东京市中心的主要街道全被封锁,屋顶上架着狙击手,街道上有炸弹嗅探犬来回巡逻,甚至专门部署了反无人机部队。 日本警视厅之所以这么紧张,是因为近年针对政要的袭击事件接连发生,安倍晋三遇刺、岸田文雄遭爆炸物威胁,再加上今年 7 月特朗普本人也曾遭遇暗杀企图,这次自然不敢有半点马虎。 除了安保,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还备了份 “厚礼”—— 大手笔采购美国大豆、福特 F-150 皮卡车和液化天然气,订单金额据说高达数百亿日元。 高市早苗这步棋打得很明白。她刚上任没多久,急需通过这次会晤巩固政治地位。日本汽车、电子等核心产业一直被美国征收 15% 的高额关税,企业苦不堪言,她想靠这笔订单换特朗普松口。 更关键的是,美方一直施压要求日本提高国防开支,原本约定的 GDP 占比 2% 已经满足不了,美方希望直接提升到 3.5%,甚至向 nato 的 5% 标准看齐。 为了彰显 “同盟情谊”,这次会晤还安排了特殊环节:特朗普将和高市早苗一起乘坐 “海军陆战队一号” 前往横须贺美军基地,登上 “乔治・华盛顿” 号航母。这种外国首脑共乘美国总统专机的操作,在美日关系史上都没几次,说白了就是做给外界看的 “秀肌肉”。 但特朗普的 “燃油论” 始终站不住脚。作为曾经的美军统帅,他不可能不清楚军方的后勤流程,在调查结果没出来前就下定论,更像是为了快速平息舆论,避免坠机事件影响美日会谈的核心议程。 南海的和平稳定,从来不是靠某一个国家的军事威慑就能实现的,美军频繁在这里搞 “自由航行”,本身就加剧了区域紧张局势,这次的坠机事件,或许也是高强度军事活动埋下的隐患。 美日之间的互动看着亲密,实则各有算计。日本想靠 “买货” 换利益,美国想靠 “同盟” 巩固霸权,这种基于利益交换的关系,根本经不起考验。 国际社会需要的是平等尊重的合作,而不是单方面的施压和妥协。南海不是任何国家的 “后花园”,任何军事冒险行为都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说到底,特朗普的一句 “燃油问题”,掩盖不了南海局势的复杂性,也藏不住美日关系的功利性。真正能维护地区和平的,是摒弃霸权思维、遵守国际规则,是通过对话解决分歧,而不是靠军事威慑和利益捆绑。这一点,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都该好好琢磨琢磨。 (主要信源:大皖新闻——特朗普回应“南海坠机”原因:不是蓄意破坏,可能就是油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