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张亚林
10月28日上午,新乡市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新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钟瑞括携班子成员,向媒体全面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新乡市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系统回应了社会关切的产业体系、市场建设、基础设施、营商环境、民生保障等热点问题。

综合实力稳步跃升核心指标再攀新高
“十四五”以来,新乡市坚持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动态打好稳进提质组合拳,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今年有望突破3700亿元,人均GDP将达60000元;2024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8.3:42.9:48.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31929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1.15%,较“十三五”末提高3.57个百分点,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产业能级持续增强
新乡市深度挖掘科教资源优势,构建“高校即实验室、城市即孵化器、企业即创新场”的创新格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2.65%,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原农谷建设成效突出,汇聚67家种业创新平台,培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178个,形成完整种业创新生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中小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120%、124%,56台设备通过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
产业体系建设亮点纷呈,“8大优势产业+17条重点产业链+N个细分领域”格局成形,链群规模占全市产业规模8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2200多家、居全省第3位。2024年新乡位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67位、数字经济百强市第80位,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累计接待游客1.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992亿元。
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基础支撑全面升级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济郑高铁新乡段建成投用,“一横三纵”铁路网初步形成;4条高速公路年底将建成,通车里程达633公里,较“十三五”末增长136%,“四横三纵两联”高速公路网加速成型。中心城区提质增效,新建雨污管网208公里,新增城市绿道85.6公里,4.4万套棚改安置房和1.5万套保障性住房惠及10万余户群众。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粮食产量稳定在90亿斤以上,2024年粮食单产、总产增幅均居全省首位,“三通一规范”建设经验全国推广。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59%,历史性超越火电,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建设,装机规模全省首位,成功入选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充分释放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国资集团资产规模超1400亿元并获双“AAA”评级。高标准建设自贸区新乡联动创新区,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54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51%。营商环境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各类经营主体达64万户,较“十三五”末增长46.5%,“无感续证”“AI+智慧审批”等创新举措让政务服务更高效。
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持续优化,87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完成入市,上市公司达11家,内外开放通道更加畅通。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十四五”时期,新乡市民生支出累计达1384亿元,支出占比保持在70%以上。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0.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1万人。新改建中小学200余所,新增学位9万余个,14所高校(校区)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医疗资源持续扩容,河南医药大学二附院创建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
养老服务设施全面完善,36个街道、255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部建成,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7%。低保和特困供养资金累计发放22.6亿元,兜底保障坚实有力,文化体育服务不断升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展望“十五五”,新乡市将锚定省委“1+2+4+N”目标任务体系,加快推进制造业强市、农业强市、科教强市、交通强市、文旅强市建设,在谱写中原大地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争先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