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方外交部回复美战机南海坠机事件时,我觉得信息量最大的一句话是:“美军战机是在演

中方外交部回复美战机南海坠机事件时,我觉得信息量最大的一句话是:“美军战机是在演练时坠毁的”,也就是说我们全程监视了美战机坠毁过程,很可能是815A“闲逛时”不小心看到的,至于他们为什么要去海里游泳我们不清楚。   美方估计自己都没想到,在南海精心搞的“武力秀”会以这么狼狈的样子收场。10月26日下午,“尼米兹”号航母上的两架军机,不到半小时就接连掉海里了,先是MH-60R“海鹰”直升机栽进去,紧接着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刚被蒸汽弹射器推出去就失控坠海。   虽说飞行员都被救上来了,但这连番“跳水”的场面,早被南海的“主人”看得一清二楚。后来外交部表态时说的“美军战机是在演练时坠毁的”,听着轻描淡写,实则藏着最硬的底气。能精准点出“演练时”这个关键场景,本身就说明我们全程都掌握着事态发展,压根不存在信息盲区。   有人开玩笑说,这是815A电子侦察船“闲逛的时候碰巧看着了”,这话听着挺轻松,但说白了就是中方在南海的监控能力到底有多强的真实表现。   要知道“尼米兹”号从10月17日闯进南海后,就没停过高强度的舰载机起降训练,这种带着挑衅味的军事活动,解放军肯定得高度关注。   先不说岸基雷达、侦察卫星织成的立体监控网早就把这里全覆盖了,单说常年在南海战备巡航的电子侦察船,对这一片军机的起降频率、飞哪条航线,甚至通讯信号都摸得门清。   美军可能觉得自己的演练挺“隐秘”,殊不知他们的战机刚滑上甲板,每一个动作都在我们的监控里,坠毁的全过程自然也瞒不住人。   这种监控不是故意针对谁,而是我们作为南海主权国的本分,自家院子里来了不请自来的客人,肯定得看清楚他们干了啥,这既是护着主权的需要,也是防着出意外的必要做法。   更有意思的是,外交部明知道外界会读出“全程监视”的意思,还是用很平静的语气表态,还主动说“要是美国遇到困难、需要帮忙,我们愿意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伸把手”。   这种又硬又软的态度,正好能看出中方的立场和格局。硬的是主权底线绝不含糊,你敢在我家门口秀肌肉,我就有本事把你的一举一动都盯牢,这次坠毁事件本身就是对你们“炫耀武力”最直接的警示。   软的是大国风度一直都在,就算你是来挑衅的,真遇到难处我们也不会袖手旁观,人道主义的底线我们守得住。   这种反差其实早有例子,三年前“卡尔·文森”号的F-35C掉海里,美军到最后还是租了中国的深潜打捞船,才把残骸捞上来,那回我们也是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帮了忙。   说白了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南海不是美军撒野的地方,但也不是不讲情理的战场,挑衅归挑衅,难处归难处,我们分得清轻重,也握得住分寸。   而美军这次接连坠机,说到底就是自己“作”出来的下场,跟中方半毛钱关系没有。先看看“尼米兹”号的情况,这艘航母都服役快50年了,原定明年5月就退役,这次本是“最后一次执行任务”,偏要硬撑着从3月就出发,先去中东威慑胡塞武装,接着马不停蹄闯进南海。   高强度的部署早就把舰上的装备折腾得受不了了,蒸汽弹射器本来就超期服役,稳定性早就打折扣,舰载机也大多快到使用寿命了。今年全球范围内坠毁的“大黄蜂”系列战机都有七架了,这次在南海坠毁不过是老毛病又犯了。   再看人员状态,长时间在海上飘着,地勤人员早就累得喘不过气,高强度的演练又让操作人员神经一直紧绷,这种状态下,稍微一个操作失误就可能出大事。   更别说在中方全程监视的环境下,美军人员的心理压力本来就大,一紧张出错的概率自然更高。   美军后来还嘴硬,说“救援效率能看出实力”,这种把坏事往好处说的套路,根本遮不住装备老化、人员累得不行的真相,反而暴露了他们在南海“力不从心”的尴尬。   想靠一艘快退役的老航母威慑中国,结果先把自己折腾得接连坠机,这哪是秀肌肉,分明是露怯。   其实美军在南海出的“糗事”可不止这两件,四年前“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南海撞了礁,去年另一艘驱逐舰又因为操作失误撞上商船,每次出事都跟“挑衅”和“累过头”脱不了干系。   这背后其实说明,美军的战略野心和真实能力差得太远了。他们总想着靠军事存在保住自己在南海的霸权,却忘了装备不是铁做的,人也不是机器人,频繁挑衅只会加速装备损耗,把人也累垮,最后反过来坑了自己。   再看中方,我们在南海的部署从来都是防御性的,福建舰眼看就要服役,新型监控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实力一直在稳步提升,但我们从不靠武力炫耀。   反而一直和东盟国家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就是想维护区域稳定。一个主动进攻一个被动防守,一个乱折腾一个稳得住,对比一下就知道谁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