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国能源部长突然宣布 10月27日,美国能源部长赖特对外宣布:未来5年,美国天

美国能源部长突然宣布 10月27日,美国能源部长赖特对外宣布:未来5年,美国天然气出口要翻番,要是需求够大,未来5-10年可能再翻番。同时,美国还希望8到15年内实现核聚变发电。   美国早就成了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2024年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就达到了8690万吨,比前一年还增长2.8%,日均产量更是高达144亿立方英尺,要知道10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就能供500万美国家庭用一天。   更关键的是产能还在猛涨,就说第三大LNG出口商Venture Global旗下的Plaque mines终端,2025年初就要正式投运,完全达产后年产能2000万吨,相当于现在美国LNG总产能的五分之一还多,几乎是德国2023年进口量的4倍。   美国能源信息署早就算过账,到2028年底,包括这个终端在内的5个在建项目落地后,美国LNG日产量能直接冲到244亿立方英尺,这就是五年翻番的硬底气。   有产能还得有地方卖啊,这波出口扩张,压根就是盯着全球能源格局的缺口来的。最明显的就是欧洲市场,自从跟俄罗斯能源断了之后,欧洲就成了美国LNG的大客户,2023年美国对欧LNG出口占比已经超过50%,比2021年翻了一倍还多。   美国还在使劲儿巩固这块市场,比如波兰就被美国盯上了,打算把它打造成美国天然气进入中东欧的枢纽,毕竟这一片12个国家以前都高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   除了欧洲,亚洲也是重点目标,印度GAIL公司早就签了长约,未来20年每年从美国切尼尔公司买350万吨LNG,韩国天然气公司也从2024年7月开始稳定进口美国页岩气。   全球对LNG的需求本身也在涨,不少国家搞能源转型时,都把天然气当过渡用的清洁能源,摩根大通这种巨头都在重启LNG现货交易谈判,还专门申请了欧洲天然气运输许可证,就是看准了这波红利。   当然了,这事儿可不单单是为了赚钱,它更是地缘政治的筹码。美国早就把LNG出口当成打压俄罗斯的狠招,德国马歇尔基金会都直言“LNG出口是美国对俄最具威胁性的政策”。   通过给欧洲供天然气,美国把盟友绑得更紧,毕竟能源命脉捏在别人手里,欧洲在外交上就得跟美国保持一致。   经济上的好处也很明显,Venture Global光靠IPO就能筹30到40亿美元,上市后市值有望冲到1000亿美元,整个行业能带动大量就业,还能缓解国内通胀,摩根大通CEO都直言“LNG出口对美国是巨大的经济福音”。   但风险也藏不住,Venture Global就因为把长协货转卖现货牟利,跟BP、壳牌闹起了仲裁,这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而且页岩气开采成本不低,要是国际气价下跌,利润就得缩水,更别说国内环保组织天天抗议页岩气开采破坏环境,拜登政府还得在扩张和环保之间找平衡。   不过眼看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他对化石燃料态度友好,说不定会直接取消LNG出口禁令,到时候这些阻力就能少一大半。   再看8到15年实现核聚变发电这个目标,看着挺激进,其实是踩在了技术突破的节点上。2022年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就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第一次让核聚变达到净能量增益,输入2.05兆焦能量,输出了3.15兆焦,这可是核聚变从实验室往实用化走的关键一步。   要知道核聚变比现在的核裂变清洁多了,没有核废料污染,燃料氘氚在海水中随处可见,一旦商用,人类就相当于掌握了“无限能源”,美国自然想抢这个头名。   现在全球都在拼核聚变,中国、欧盟、韩国都有自己的项目,美国喊出这个时间表,就是想先拔头筹,就像当年垄断芯片技术一样,未来在能源领域也能卡别人脖子。   但核聚变的难度真不小,实验室里的突破到商用发电还差着十万八千里。现在最大的难题是把等离子体稳定住,要让核聚变持续发生,得把等离子体加热到上亿度,还得用磁场牢牢困住,目前的装置最多只能维持几分钟,要实现发电得连续稳定运行几千小时才行。   材料也是个坎,上亿度的高温会腐蚀装置内壁,现在还没找到能长期承受这种损耗的材料。成本更是天文数字,建一座核聚变电站的投入比普通核电站高好几倍,怎么把成本降下来让电网接得住,没人敢打包票。   但美国算的是长线账,哪怕花十几年砸几百亿,只要能先实现商用,未来的能源霸权和技术专利收益就能回本,这种赌注对想维持全球主导地位的美国来说,必须得下。   把这两件事放一块看就明白了,天然气出口翻番是“短平快”的实际办法,靠现有技术和市场先赚够钱、攥紧地缘筹码,核聚变是“放长线钓大鱼”的未来投资,赌的是下一个能源时代的话语权。   天然气出口赚的钱,正好能反哺核聚变研发的巨额投入,而核聚变一旦成功,美国就能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到时候不仅不用再看中东脸色,还能把现在靠天然气建立的优势,换成更牢不可破的技术霸权。当然,这两套规划能不能成都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