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国赞]乐视创始人贾跃亭欠122亿的巨债,跑路美国七年,谁曾想400多名老员工

[中国赞]乐视创始人贾跃亭欠122亿的巨债,跑路美国七年,谁曾想400多名老员工,让原本资金断绝、走投无路的乐视起死回生,告别内卷和996,工资照发,社保不欠,过得比国内90%打工人都滋润,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信源:腾讯网—贾跃亭出走4年,欠债122亿的乐视给员工涨薪了)   当贾跃亭在美国为法拉第未来的2辆销量愁眉不展时,北京乐视总部的400名员工正享受着每周四天半工作制——周三下午灵活考勤,工资照发,2024年春节连放10天假,连互联网黑话都被明令禁止。   这个背负223亿巨债的“烂摊子”,竟在老板缺席的7年里,活成了全网羡慕的模样,背后的故事比《甄嬛传》的剧情更离奇。   时间拉回2017年,乐视的崩塌毫无预兆。资金链断裂的巨响中,贾跃亭抛下122亿债务远赴美国,留下市值缩水至百分之一的空壳公司,连总部大楼都被挂上拍卖台。孙宏斌带着150亿驰援,却终究填不满债务黑洞,只能坦言“愿赌服输”。   彼时的乐视,账上连电费都快交不起,办公桌椅被列入偿债清单,所有人都认定这家公司只剩破产清算一条路,没人在意那400名滞留的员工。   绝境中的转机,藏在被贾跃亭视作“传统业务”的影视版权库里。中高层带头清点资产时发现,早年买下的《甄嬛传》《太子妃升职记》等剧集版权,竟成了废墟里的“续命金丹”。他们迅速调整方向,砍掉烧钱的扩张业务,一门心思靠版权分成和会员费造血。   谁也没料到,这部反复重播的宫斗剧会成为“摇钱树”——据2025年乐视年报显示,仅《甄嬛传》每年就能带来近2000万收益,加上其他剧集分销收入,全年现金流稳定在1.2亿左右。   为解燃眉之急,员工想出“卖楼自救”之策,变卖总部空置楼层与非注册房产,非公司核心资产。钱到账后立即续上全员社保,工资、年终奖按时发放。随后出租剩余办公空间,每年多赚千万租金,意外走上“包租公+版权食利”轻资产生存路。   没了老板“远大目标”,众人回归务实,将“活下去”化为具体行动,如维护版权合作、催收分成、打理出租物业,步步扎实。   债主们集体沉默,让这场自救更具戏剧性。因债主众多意见不一,没人愿率先追债,意外给了乐视喘息空间。这种“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僵局,成了员工安稳度日的隐形盾牌。   日子稳定后福利升级。2023年乐视推行四天半工作制一战成名,成打工人眼中“乌托邦”。这里无996、无KPI焦虑,禁“赋能”“闭环”等黑话,管理简单透明。   有员工透露,公司核心团队平均年龄47岁,技术岗三年流失40%,但留下的人很踏实,毕竟按时发薪、福利好的工作当下稀缺。更有趣的是,员工私下达成共识:别让贾跃亭回来,怕他把公司拖入扩张泥潭。   大洋彼岸的贾跃亭日子狼狈,他倾注心血的FF连续亏损,靠融资续命。被列为“老赖”的他5月喊话想回北京,称再还七八亿美元就能归国,但看FF财报,债主都觉得希望渺茫。他抛下的“传统业务”养活400人,而他执着的“造车梦”仍是镜花水月。   如今乐视成商业“异类”,223亿债务未影响员工安稳生活,无老板掌舵还避开盲目扩张陷阱。   不过隐患渐生,《甄嬛传》版权2027年到期,续约成本高昂,写字楼租约待重谈,生存压力累积。即便如此,员工仍乐观,他们已在绝境创造7年奇迹,靠的是“心不散、业不丢”的韧性。 这场魔幻现实背后,藏着朴素商业逻辑:企业根基非老板野心,而是能持续造血的业务与凝聚人心的团队。   贾跃亭怀揣“生态化反”梦想跑路,留下版权资产;员工放下幻想,以“吃老本+收租金”办法,将烂摊子变为避风港。这种反差证明,比起虚无概念,能落地的生存策略更有力量。   如今,乐视故事仍在延续。400 名员工靠版权收益安稳度日,贾跃亭在海外努力回国,债主们观望待转机。没人知晓 2027 年版权到期后乐视走向,也不确定贾跃亭能否兑现还债承诺。   但至少当下,留下的人证明:没不靠谱老板,未必无靠谱公司;资本狂欢退潮后,能存活的是守住根本之人。这或许不算商业传奇,却是动人的生存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