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国大飞机遭越南“退货”了?咱家C909在越南飞了半年,租期一到人家没续,很多人

中国大飞机遭越南“退货”了?咱家C909在越南飞了半年,租期一到人家没续,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完了,是不是飞机不行?”其实答案恰恰相反!这半年,飞机在越南最热门的旅游航线上天天飞,连外媒都承认,没出过任何技术和操作上的问题,那为啥不续租了?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C909压根不是“不行”,反倒是太争气了才让有些人坐不住,这飞机原名叫ARJ21,是中国第一款实现商业量产的喷气式支线飞机,发动机、航电系统都是全球招标的成熟配置,2016年就开始国内运营,安全性经过了快10年市场检验。 这次在越南的半年运营,更是实打实的“压力测试”,旅游航线客流波动大,起降频繁,对飞机的可靠性要求比普通航线高得多,可C909愣是做到了准点率92%以上,乘客满意度调查里“座椅舒适”“噪音小”的评价占了七成以上。 要是真有技术硬伤,越捷航空作为越南最大的低成本航司,早就因为停飞损失跳脚了,哪能安安稳稳用到租期结束。 之所以不续租,第一个绕不开的坎,就是法规层面的“卡脖子”,不是飞机差,是证没拿全。 越南航空法有明确规定,境内运营的客机必须持有国际认可的适航证,比如美国FAA或者欧洲EASA的认证,可C909目前还没拿到这两个证。 别以为这是中国飞机技术不达标,看看文莱民航局给C909发的适航证就知道,人家认可中国民航局的标准,一口气覆盖了客机、货机等五个机型。 问题其实出在美欧的技术霸权,他们迟迟不认证,本质是不想让中国飞机分走波音、空客的蛋糕。 越捷航空上半年能租到C909,是因为中越高层互动带来的特殊安排,真要长期运营,绕不开法规限制,这是制度壁垒,不是产品缺陷。 再说说商业上的现实考量,越捷航空的算盘打得精,但跟飞机性能无关,这家航司的机队主力是空客,一直靠低成本运营抢市场,而C909目前的运营成本确实有“先天短板”。 按照越捷管理层内部消息,C909的机组人员还是中国成都航空派过去的,中越薪酬水平差一倍,光人工成本就比用本土机组高不少。 更关键的是维护效率,C909的平均维护里程比空客、波音机型短,虽然租赁费里包含维护费,但频繁保养占用了不少可用飞行时间,对靠“飞得多赚得多”的低成本航司来说,这笔账不划算。 偏偏这时候,越捷订的波音737 MAX开始交付了,之前因为波音产能问题一直缺飞机,现在有了替代选项,自然会优先选适配自己现有维护体系的机型,这都是生意算计,但否定不了C909的性能。 其实这事背后若隐若现的美国影子,才是真正“看不见的手”,越南早就想引进中国飞机打破波音、空客的垄断,今年3月越南民航局都提议修规给C909开绿灯了,可迟迟没落地,就是因为美国在背后施压。 要知道美国一直抱怨对越贸易逆差,逼着越南多买波音飞机,越捷之前一口气订了200架737 MAX,就是给美国的“投名状”。 这种施压不是新鲜事,今年4月越南邀请解放军参加阅兵,美国都跳出来干涉,更别说关乎波音利益的航空市场了。 C909能在越南飞半年已经是突破,美国没直接叫停就不错了,续租这事说白了是越南在美中之间的平衡术,跟飞机好不好没关系。 至于那些唱衰C909的人,压根没看清全球航空市场的变局。 10月7日英国咨询机构的数据显示,空客已经超过波音成了全球最大窄体机制造商,波音因为737 MAX事故口碑一落千丈,订单占比都跌到30%了。 中国商飞正在成为第三极,C919的采购成本比空客A320neo低10%,三轴全电传系统还更先进,国内订单占比都升到25%了。 C909作为支线机,本来就是中国大飞机出海的“探路石”,这次在越南的半年运营,已经拿到了宝贵的国际运营数据,证明了在热带气候、高起降频率下的可靠性。 文莱刚给发适航证就证明,东南亚市场不是不认可,是被美欧的规则和压力捆住了手脚。 而且哪款飞机出海没遇过坎,空客当年推A320用电子操控系统,还不是被骂了十几年“不安全”,直到哈德逊河迫降事件才证明自己。 C909现在缺的不是技术打磨,是国际规则的话语权,美欧卡着适航证不放,本质是怕中国供应链崛起。 毕竟现在中国航材供应商已经占了全球20%份额,真让C909铺开了,他们的垄断利润就得打水漂。 越捷不续租,顶多是少了一个短期客户,可C909在柬埔寨、文莱还有订单,更重要的是攒下了“零事故”的运营记录,这比啥都金贵。 那些跟着喊“退货”的人,得好好琢磨琢磨:要是C909真不行,波音用得着让美国施压越南吗?要是中国飞机没竞争力,美欧犯得着卡适航证吗? 越捷的选择是商业利益、法规限制和外部压力搅在一起的结果,唯独跟飞机性能无关。 虽然中国大飞机出海不是一帆风顺,但每一步都踩得扎实,那些想靠垄断、施压拦住我们的人,迟早得看着C909在更多国家的天空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