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全世界只有中方敢这样!华尔街某报感慨,中方和白宫谈判几乎不让步! 10月25日

全世界只有中方敢这样!华尔街某报感慨,中方和白宫谈判几乎不让步! 10月25日,在吉隆坡,中美发生了一场长达五个多小时的谈判,中美双方谁都没松口。这种场面,放眼全球,基本就只有中方能做到。   谈判桌上的底气从来不是喊出来的,全是实打实的产业实力堆出来的。美方以前总觉得,靠技术封锁和市场限制就能拿捏我们,可现在这套早就不好使了,因为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独一份的完整工业体系。   联合国划分的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咱们一个都不少,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快到30%,连续15年都是世界第一,200多种主要工业品的产量也都是全球第一。   以前美方总在高端材料上卡我们脖子,就说折叠屏用的超薄钢带吧,当时这技术被日德企业攥在手里,0.03毫米厚的钢带一克就卖五百块,我们每年得花好几亿美元进口,对方还常以“涉军用”为借口断供,光耽误航天项目就造成过上亿元损失。   可太钢的团队不服输,花了两年时间,拆解国外公开报告、改造旧机器、调试国产合金配方,前前后后记了五万多组数据,经历了711次失败,最后硬是把“手撕钢”的厚度做到了0.015毫米。   这东西不仅进了三星、空客的供应链,价格还只有日德产品的六成,直接把对方的垄断格局给搅乱了。   这种从“被卡脖子”到“反超”的突破,在芯片、新能源、高端装备这些领域一直在上演,就“十四五”期间,我们就突破了近700项关键共性技术,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早就不是以前能比的了。   现在美方再想拿技术断供当筹码,得先掂量掂量,他们自己的企业会不会因为这断了零部件供应,这种产业层面的博弈,中方根本不怕耗。   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早就上来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美国市场。美方以前总觉得,只要加征关税、限制我们进入他们市场,中方就会妥协,可现在的数据狠狠打了他们的脸。   2025年咱们对美出口的依存度已经降到12%,而且看样子还会接着降,反观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已经升到65%了。   说白了就是,美国市场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小,国内455万个5G基站撑起来的数字经济、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带动的产业升级、越来越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形成的消费市场,这些内生动力足够稳住经济基本盘。   再看美方,他们很多产业早就离不了中国的供应链了,就说稀土吧,咱们一搞精准出口管制,美国的电动汽车、半导体还有国防产业就愁坏了,因为在稀土开采、冶炼的技术和产能上,咱们中国有着绝对优势,这也成了吉隆坡谈判时中方手里的关键筹码。   以前是我们怕美方卡脖子,现在反过来,美方怕我们动他们的供应链,这种攻守之势的逆转,就是中方谈判时能沉住气的关键。   这种不轻易让步的态度,可不是今天才有的,是从无数次艰苦谈判里练出来的底气。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的入世谈判,中美就来来回回谈了25轮,最关键的最后六天六夜,美方代表拍着桌子威胁说“你们永远也加入不了世界贸易组织”,可中方代表团硬是顶住了压力,守住了“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权利义务要平衡”的底线,压根没惯着美方的漫天要价。   那时候我们实力还没现在强,就已经明白核心利益绝不能让。再看这些年的贸易谈判,从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战到现在各种议题的博弈,中方始终抱着“要打,我们奉陪到底;要谈,我们大门敞开”的态度,从来没因为美方施压就乱了阵脚。   这种坚定不是盲目强硬,是因为我们清楚自己的利益边界在哪,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事,比如台湾问题、科技自主、产业安全,就算谈崩了也不能让;但那些能商量的经贸合作,中方从来都愿意平等对话。   你看其他一些国家,要么被美方的军事同盟绑着,要么依赖美方的市场和技术,谈判时只能委曲求全,可中方不用,我们的发展不仰仗任何人,自然不用看别人脸色。   另外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咱们国家的制度优势,给了我们足够的战略定力。美方的谈判团队总被短期政治利益绑着,比如为了中期选举,或者讨好某个利益集团,谈判立场动不动就变,可中方的谈判策略从来都是盯着长远发展,不会因为一时压力就改方向。   就像攻克“手撕钢”技术,太钢团队花了两年时间,砸钱又出人,经历711次失败也不放弃,这种愿意长期投入的劲头,只有在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下才能实现。   放到谈判桌上,这种战略定力就变成了不急于求成、不随便让步的底气。吉隆坡那五个多小时里,美方可能想着靠拖延、施压逼中方让步,可中方清楚自己的核心诉求,也知道自己有实力撑着,不急不躁地把立场讲透,不被对方的节奏带着走,这种稳劲,正是其他国家学不来的。